假如有一个镜头可以纵览天桥区各学校的“劳动周”场景,我们可以看到:泉星小学的孩子们正在摘辣椒、割韭菜,通过清洗、备料、淹没、炒制、装盒、贴签等流程制作出“泉星牌辣椒酱”;周闫小学的孩子们正在动手实践生豆芽、做豆花、榨花生油、做艾绒香包,到大集上售卖自己的产品;滨河小学的孩子们正在举办“有趣的淘宝节”,感受着“人间烟火”……
这一幕幕场景,是天桥区以“劳动周”为切入口撬动劳动教育这篇“大文章”的生动呈现。11月3日,天桥区举行劳动周展示暨劳动教育工作推进会,并于会上发布针对12学年编写的《劳动周活动设计参考案例》、内含45个基地的《天桥区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图谱》。两大资源包的发布,为全区劳动教育开展给出了“活动指南”和“资源支持”,也让天桥区打造出区域劳动教育开展的新途径、新样态。
既有《方案》指导又有“资源包”辅助“1+2”劳动周品牌愈擦愈亮
全国上下都在探索劳动教育,但如何将劳动教育做深、做实,而不是走马观花、水过地皮湿,是摆在所有教育人面前的一大考验。基于前期的探索经验,天桥教育人将目光锁定在了“劳动周”上。
“在国家和省市的各级文件中都提到‘劳动周’的概念。通过研讨,我们认为,相对于其他劳动教育形式,劳动周有时间跨度长,学习空间大、教育内容易系统规划,学生可经历研究、实践、分享等全过程的优势,是实施劳动教育的绝佳路径。”天桥区教体局局长、党组书记、区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张萍说。
找到“突破口”和“发力点”后,天桥教育人面向家长、学生、教师及社会各界调查研究、听取意见,并通过“问卷座谈、确定主题、学校试点、专业教研、专家指导”五阶段探索,打造出“1+2”劳动周品牌。所谓“1”,指的是《天桥区中小学(幼儿园)劳动周实施方案》,“2”指的是《天桥区劳动周活动设计参考案例》和《天桥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图谱》。
据天桥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婷婷介绍,《方案》是劳动周的根本遵循、总体要求。这一方案的出台,为全区劳动教育搭建起全面统筹、全域推进的整体框架,从“时间确定、主要内容、工作要求、组织保障、专业评估”等方面对劳动周进行整体设计,解决了劳动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问题,给了学校宏观层面的指引。
有了总方案,但学校依然可能存在目标上的困惑、流程上的茫然,为此,天桥区教体局实行“试点先行”的策略,在全区设立12个实验校,并在每个实验校选定一个年级先试先行,为区域劳动周活动实施提供范式“样本”。在此过程中,幼儿园让孩子们在“自己穿衣、吃饭、整理、做爸妈小帮手”的劳动训练中,锤炼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中小学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玩转厨房电器、淘宝大集、我是田园小当家等主题课程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为推广试点学校经验,天桥区教体局萃取12所学校的活动课程,梳理出《参考案例》,为全区学校提供了“课程说明书”。该书根据学校实践经验,重点呈现活动内容设计,从认领“劳动清单”入手,详列一周活动框架,细描劳动周每天活动内容,适时给予“教育意图说明、资料卡、安全教育说明”等课程指导,构建起了“研—学—做—展—评—思”六维链条闭环体系,让“教什么”“怎么教”都有据可依,有本可学。
值得指出的是,《参考案例》在课程的设计上进行了年段、年级的梯度设计,让天桥区的劳动教育走向体系化、序列化。
设45个校外基地、个微基地
在“真劳动”中编织“综合育人网”
提供“课程”之余,天桥区教体局还着力打造基地,构筑劳动教育实践“平台”。据天桥区少先队总辅导员张秀丽介绍,早在年12月,天桥区就通过各方力量为学生劳动教育的开展拓展实践空间,并从近百个选项中遴选出45个基地作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为方便学校使用,天桥区教体局还编制出天桥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图谱”,明确场馆名称、地址、劳动教育类型和联系方式,为推动劳动周深入开展提供了“资源保障”和“实践体验平台”。截至目前,全区60余所中小学先后到齐发农场、火车站大厅、山楂园基地开展农业劳动、职业寻访、工艺制作等活动,参与学生达6万余人。
在建设校外实践基地的同时,天桥区教体局同步夯实学校“多点位劳动基地”建设。目前,已建设泉星小学的百草园、周闫小学的耕读园、行知小学的生活教室等校内劳动教育微基地余个。
有框架、有样本、有平台,天桥区劳动教育的劳动周育人框架日益清晰。在这一过程中,天桥教育注重引导学生在劳动真场景、真任务、真体验中进行劳动学习教育。比如,滨河小学在引导学生进行“地摊经济淘宝大集”的劳动周活动时,让学生全程参与打广告、租摊位、进货品、定价位、拉顾客、搞促销等环节。而周闫小学在引导学生做“田园小当家”时,不仅让学生全程参与耕种,还组织他们到农贸市场调研蔬菜价格、蔬菜畅销热度,并调研桑梓大集的历史,了解大集与节气物候的密切联系。
此外,天桥劳动教育还注重形成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的一体化教育模式,让劳动教育不仅体现在学校教育之中,还渗透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行知小学到家庭和社区进行劳动教育成果宣讲;泉星小学制作辣椒酱,与家人一起品尝劳动的幸福成果;官扎营小学开展“家庭养植”,将科学知识从课堂、图书馆、植物园搬进日常生活;汇文实验学校走进劳动实践基地,亲身体验种植、扎染、烘焙等。
天桥区还充分利用社会各方力量,为劳动教育提供必要保障。各学校与社区、养老院、图书馆、博物馆等组织建立协同育人机制,参与到社区卫生打扫、养老院照顾老人、图书馆图书整理、博物馆义务讲解等志愿服务中,让学生们在不同的劳动实践中收获成长。
被赞“工作实、思考深、内容丰富”
“一揽子计划”构建劳动教育新样态
“天桥区的劳动教育工作实、思考深、内容丰富,为区域劳动教育的开展打出了很好的样板。”在天桥区劳动周展示暨劳动教育工作推进会现场,济南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刘庆华作了高度评价。
正如刘庆华所说,天桥区劳动教育一直在往实处、深处发展,将劳动作为引导孩子看到“月亮”的那根“手指”,着力挖掘劳动的育人价值。今后,天桥区将在全面推进12年一体化的劳动周实施活动、广泛征集优秀劳动周案例、由区域一体化逐渐走向学区一体化、深化劳动教育研究、建立以“劳动周”为核心的劳动评价体系等五方面继续努力。
其中,在深化劳动教育研究方面,天桥教育将重点围绕劳动必修课教学、劳动教育与学科融合、校内校外劳动实践指导、劳动周实施、校园劳动文化建设五个方面开展研究,实现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的有机融合,打造劳动教育新样态。而在由区域一体化逐渐走向学区一体化的过程中,天桥区将致力于形成针对每个学生特点的、符合学生身心成长规律的、因材施教、按需施教的劳动周教育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在评价体系的建设中,天桥区将开展劳动教育特色学校评选、专业劳动教师培训,并最终借助信息化平台建立针对学校、教师、学生三个方面的评价标准,形成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三者相统一的科学评价体系。
“劳动教育事关青少年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天桥教育人将精心设计区域劳动教育顶层设计,扎扎实实地做好劳动教育的有效落实,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中小幼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具有天桥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将‘劳动周’品牌进一步做出特色,实现知行合一,为培养新时代的建设者而不懈努力。”张萍说。(记者范开云通讯员张秀丽段丽菲)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3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