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植物园 >> 植物园新闻 >> 正文 >> 正文

国家植物园揭牌一周年彰显生物多样性魅力

来源:植物园 时间:2025/4/27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好不好 http://www.csjkc.com/yydt/m/515.html

本文转自;

年4月18日,在国家植物园(北园)展览温室正在的举办世界珍稀植物展上,记者们发现,巨魔芋的嫩芽破土而出。年7月,国家植物园北园展览温室内首次实现了巨魔芋在人工栽培条件下的群体开花,经人工授粉结出果实并产生种子,在世界范围形成轰动效应。这批巨魔芋种子目前已经陆续开始发芽。国家植物园北园副园长魏钰介绍:“这批种子的萌发,使得我国在巨魔芋的培育、研究领域迈出了一大步,实现了该物种全生命周期的培养,填补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研究的空白。”此外,国家植物园联合北京林业大学共同开展巨魔芋开花气味中挥发性成分和释放规律的研究,揭示了巨魔芋开花为什么这么臭的秘密,成果已被国际SCI期刊Horticulture期刊收录。

世界珍稀植物展是国家植物园揭牌一周年的系列活动之一,除了巨魔芋的种子之外,还集中展出了千岁兰、荷叶铁线蕨、杜鹃红山茶等50余种来自世界各地的珍稀植物。

年4月18日,由国务院批准设立的首座国家植物园在北京正式揭牌,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里程碑。揭牌一年来,国家植物园开展了多项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目前已编制完成《国家植物园建设方案》,到年将实现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万物和谐的目标,引领世界植物园行业发展。将围绕迁地保护、科学研究、科普宣教等七大体系,建设国家植物种质资源库、五洲温室群、标本馆二期等重要功能设施。

完成了国家植物园植物种类资源本底调查,共收集植物1.7万余种(含种下单元),其中珍稀濒危植物近千种。收藏植物标本突破万份。新发现了墨脱蝴蝶兰、青海玉凤花等7个新物种,攻克了杜鹃兰、巨柏、百花山葡萄、丁香叶忍冬等繁育技术,国家植物园已成为保护珍稀濒危植物的“诺亚方舟”。

国家植物园兰花保育团队在云南和广西等地开展暖地杓兰种质资源调查和保护生物学研究,通过未成熟种子非共生萌发,已成功获得原球茎,为人工繁育提供关键技术。开展极小种群植物滇西槽舌兰的野外资源调查及物种繁育研究,成功实现种子萌发,开展了内生真菌多样性研究,已实现了物种的迁地保护。国家植物园葡萄与葡萄酒研发团队利用抗寒山葡萄与优良欧亚品种杂交,选育出酿造葡萄品种‘北玺’和‘北馨’,于年通过国家级审定。“国家植物园通过不断发掘创制新资源植物种质,选育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新品种,支撑国家种质安全。”国家植物园南园执行主任孙国峰介绍。

国家植物园正式发布了《中国植物物种名录版》和《中国外来植物名录》,为研究植物生物多样性、防治外来入侵植物和自然环境保护提供了重要基础数据。出版了《中国--二十一世纪的园林之母》系列丛书,展现了植物生态多样性保护的成果,总结了我国观赏植物资源及其现状,弘扬了园林之母对世界植物学与园林学的贡献。激发民族的自豪感与优越感。停刊20余年的国际英文会刊Malus已完成复刊后的首期定刊,即将由国家植物园出版发行。

一年来,国家植物园自主拍摄的多肉植物、植物绞杀、神奇的兰科植物等15部植物科普记录片和参与拍摄的我国首部大型植物类纪录片《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在全新的科普馆内循环播放,为游客讲述了中国植物的生命旅程和影响世界的故事,为孩子们打开了植物世界的大门。开展了“专家带您识花草”“中小学校外教育培训”等多样化系列科普活动,将植物知识和园林文化有机融合,被评为首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国家植物园持续开展彩化植物研究推广工作,让人民群众春天能看到更多的花、秋天看到更多的彩叶、冬天看到更多的绿色。通过科研人员的研究,已掌握了彩色针叶树蓝云杉的多种繁育技术,目前已可以实现大规模育种,近一年来,推广应用至十三陵、颐和园、动物园、将府公园等地,为首都增彩延绿提供了优良树种。除了蓝云杉外,国家植物园已成功引种来自世界各地的云杉24种,占全球一半以上。在云杉的新品种工作上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与林科院合作完成云杉3个新品种的选育。

为庆祝国家植物园揭牌一周年,开启了多项专项活动。目前正在举办国家植物园首届桃花观赏季、揭牌一周年成果展、牡丹科技文化展等特色展览。新上线了“植趣不凡”智慧导览系统,游客可听真人语音讲解,实现一部手机畅游国家植物园。

国家植物园管委会主任贺然表示:“揭牌一年来,我们全面强化植物迁地保护、科学研究等核心功能,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显著,设立国家植物园的价值和意义日益突显。未来我们将高质量建设发展好国家植物园,使其成为展示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成就的‘金色名片’和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成果的‘金字招牌’。”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9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