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24小时-钱江晚报记者孙雯通讯员楼晓娴
“嘘!都不要说话,让我们感受黑夜的奇妙。”
年的一个夏夜,“大山雀”张海华带着一群孩子们行走在四明山脚下的荒野,夜探蛙类与昆虫。活动快结束时,他让大家关闭手电与头灯,静静地等眼睛适应黑暗。然后,仰望星空。
在黑夜里行走,你会遇见什么?
年11月,宁波出版社推出了张海华的新书《夜遇记》,这本以“夜探自然”为主题的书,想揭开黑夜之幕的小小一角,让一些喜欢夜间活动的小精灵“登台亮相”,甚至能和人类“交个朋友”。
在这本书之前,张海华以拍鸟为人所知,他以网名“大山雀”为名写了第一本《云中的风铃:宁波野鸟传奇》。11月5日,在深圳举行的首届中国自然好书奖的颁奖典礼上,《云中的风铃:宁波野鸟传奇》获“自然生活奖”。
《夜遇记》就更特别了,这本书的主角,以蛙、蛇等两栖爬行动物(以下简称“两爬”)为主,兼顾一些昆虫、小型哺乳动物。
看到这本新书,很多读者问:“大山雀”,你不是个“鸟人”吗?怎么写起了青蛙、毒蛇?
原来,从年到年前后,生活在宁波的张海华已经把当地有分布的绝大多数鸟儿都拍到了。随后,他把目光转向了宁波的“两爬”动物。
为什么选择夜拍“两爬”?
张海华说,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出于对连绵、深邃的四明山的好奇。“我想,这么多的山峰、悬崖、峡谷、溪流,如此茂密丰茂的植被,一定能孕育非常多样的野生动物。至少,山区溪流中一定有很多特别的蛙类,这些蛙类是我老家(海宁)所没有的,这是一个不为人知的神秘世界。”
拍鸟与拍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拍摄方法——张海华简单地概括为:从“大炮(超望远镜头)时代”转到夜晚的微距摄影时代。拍蛙和蛇,得在漆黑的夜晚,戴着头灯,拿着手电,进到山区的密林,使用微距镜头,依靠闪光灯等人工光源来拍摄。
对于拍摄者而言,难度还在于找不到一本合适的工具书。张海华从年夏天开始寻蛙,而《中国两栖动物及其分布彩色图鉴》在当年12月才出版。那个夏天,他能找到的关于本地蛙类的唯一资料是宁波市林业局的一份关于本地野生动物资源的调查报告,其中列出宁波的蛙类有十六七种,但这份资料中除了一份关于这些蛙类的名单外,并无相应的图片、描述可供辨识与认知。
而且,在年,国内的“鸟人”数量激增,到处都可以看到扛着“大炮”拍鸟的人,但拍蛙、拍蛇的同好非常少——“有几个人愿意经常晚上进山拍蛙、拍蛇呀?这太另类了。”
没有多少可以参考的经验,张海华就采用了最“笨”的方法——
“从自己比较熟悉的溪流开始,在白天踩点的基础上,由近及远,逐条溪流进行夜探,四五年间,足迹涉及海曙、鄞州、奉化、余姚、宁海等县(市)区的山野,从低地峡谷到高山梯田,只要有机会,我都去夜探,果然在不同的地域与环境中发现了不同的蛙类,并拍到了多种属于宁波境内新分布记录的蛙类,甚至个别物种被专家证实为未曾发表过的全球新物种!”
和之前拍鸟一样,这是一场“回归童年的旅行”,张海华说,如果没有童年时代那些类似的抓蛙捉蛇的经历,以及听到的关于它们的或有趣或离奇的传说,他恐怕就不会有那么强的好奇心,在接近不惑之年时狂热地爱上夜探自然。在这本书的写作过程中,他多次当面或打电话向在老家的父母请教。“我们爸妈是两位‘乡土博物学家’,有些动物的俗名、故事,他们比我们清楚得多。”对于父母,人到中年的他又有了新的认识。
张海华的童年之旅自然影响到了自己的女儿航航。
年暑期,经不住女儿航航的“苦苦哀求”,张海华开始带女儿一起去夜拍。这一年,航航11岁。她从小到大看到的是一个“贪玩”的老爸:每到周末家里就不见人影,张口闭口都是鸟啊,蛙啊,蛇啊,野花啊。
不过,正是这种耳濡目染,航航远比一般的孩子更了解身边的大自然。之前,她也跟随张海华去观鸟、看昆虫、拍野花,但是,还没有尝试过夜间进山。
拗不过孩子的要求,张海华为航航准备好高帮雨鞋、头灯、高亮手电、登山杖等防护用品,并叮嘱过她安全事项后,就出发了。
那晚,他们驱车50公里,从宁波市区到奉化溪口镇的岩头村,这里是剡溪的上游。他们溯溪而上,走了近两公里后,突然听到了“给、给”的蛙鸣声。张海华对女儿说:“这叫声从没听到过!应该是一种我没有见多的蛙!”他没有想到,女儿略作思忖,便说:“这是弹琴蛙!书上说了,弹琴蛙叫起来就是‘给、给’,标准的普通话发音!”
这时,张海华想起不久前买的有关台湾两栖动物的书上也是这么说的,孩子的辨识力和记忆力,让他非常吃惊。
溪流的堤岸上有一个小果园,父女俩在一个小水坑里发现了那只弹琴蛙——这是张海华第一次见到弹琴蛙。
在此之前,无论是宁波市林业部门发布的关于本地野生动物资源的调查报告,还是专业的《中国两栖动物及其分布彩色图鉴》,都认为弹琴蛙在宁波没有分布,而是分布在更靠南与靠西的地区。
同是这一年夏天,张海华到杭州植物园夜探,发现园中的池塘中到处都是弹琴蛙,叫声此起彼伏。
此后,航航就多次跟张海华夜间进山,不仅实地观察过很多种蛙,还近距离见过竹叶青蛇、原矛头蝮、银环蛇等毒蛇。后来,航航还经常为张海华客串夜拍“灯光助理”。
年“夜遇”的那一只弹琴蛙,被航航画了下来,成为《夜遇记》中的插图。航航从未在培训班中学过绘画,但是在跟随张海华夜探的过程中,竟然无师自通。因为在野外看蛙的经历比较多,航航觉得,自己画蛙的“手感”比画鸟要好一点。于是,就有了《夜遇记》中的几十幅图,包括宁波全部的25种野生蛙类,另外还涉及蝾螈、蛇类、昆虫等,而在《云中的风铃:宁波野鸟传奇》中,她的画只是用在了封面上。
大自然为孩子打开了另一扇门,这是张海华事先未曾想到的。
“我们都是大自然的孩子,对神秘而无限的大自然,无论是爱,是敬,还是畏,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唯有永远保持宝贵的好奇心,去探索、了解、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8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