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植物园 >> 植物园新闻 >> 正文 >> 正文

图说北京全景欣赏燕京八景之西山晴雪的诗情

来源:植物园 时间:2023/5/27
北京知名手足癣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yyxw/210410/8833710.html

在清朝鼎时期,北京西北近郊一带皇家园林荟萃,有“三山五园”之称。

▲香山景象,拍摄于年12月间

“三山”多指万寿山、玉泉山、香山。“五园”多指清漪园(颐和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和圆明园。现在学者对三山之说予以肯定,但五园为何,则有多种说法。但这些分歧与本文中的“西山晴雪”的燕京八景之一无关。

“西山晴雪”这一名胜景观处在清代的静宜园中,也是在今日的香山公园内。

▲清代的静宜园全图。

西山晴雪又名西山积雪、西山霁雪。

西山是指北京城西郊外那些连绵山脉的总称,它是太行山的一支余脉。北京西北郊的西山山脉历史上被称为神京右臂。西山是距北京城最近的山地。我们所说的西山晴雪也主要是泛指香山的雪景。香山就是这一带典型的山峰,故而乾隆皇帝把西山晴雪碑立在香山山腰。

▲西山晴雪碑。

早在金代时,就有西山积雪之说。香山的冬日之景,自金代起就列为燕京八景之一,被称之为“西山积雪”。这名字来源于金章宗。

据史料记载,某一冬日,金章宗西山观雪之后,御驾回京,于途中停辇歇息,忽一抬头,只见正当雪后天晴,山峦玉列,峰岭琼联,旭日照辉,红霞映雪,青石玉琼,银装素裹,景极壮丽。金章宗脱口而出:“西山御屏江山固,积雪润泽社稷兴。”群臣附和称绝佳,金章宗遂赐“西山积雪”之名,成为金代“燕山八景”之一。

▲金章宗画像。雪后的西山。

这美景再现于另一处历史的记载中。

同样是在金中都的某一年,天气冷得早,宋朝使臣范成大在重阳节时来到了金中都城,这时的金中都就已经下起了大雪,向西望去,碧空万里,诸山皆白。

▲北京西郊景点位置示意图。

天降大雪,这场景对于久居北方的金国人来说,并不为奇,但却让自南方而来的范成大惊叹不已。

气温骤降,且道路湿滑,金国官员便劝范成大返回中都城,但范成大赏雪的兴致正浓,恋恋不舍,欣赏不休。

▲范成大画像。

待回到下榻的外馆,一路沉思的范成大即兴写下《燕宾馆》一诗:

“九日朝天种落驩,也将佳节劝杯盘。苦寒不似东篱下,雪满西山把菊看。”

这是我们目前能够查阅到的,一首有关赞美西山雪景最早的诗句,距今已有多年了。

▲金中都皇城示意图,会同馆就是外馆。

那时的金中都周边,没有如今这样多的建筑物,只有零星的寺庙和村庄。故而是一片苍茫大地,远方的西山如原驰蜡象,雪白一片,清幽肃穆无比。

金代时,西山的自然景观都很优美,以冬季的雪景最佳。

▲西山与北京城位置示意图。

元代时,雪铺西山的此景有了两个新名字,方志文献上叫做西山积雪,诗词中叫做西山晴雪。

元代遗留下来的有关西山晴雪的文献记载也有一篇。

如元代的著名书法家鲜于枢之子鲜于必仁,曾有一首关于燕京八景的诗,其中《西山晴雪》中描写道:

玉嵯峨,高耸神京,峭壁排银,叠石飞琼。地展雄藩,天开图画,户列围屏。分曙色流云有影,冻晴光老树无声。醉眼空惊,樵子归来,蓑笠青青。

现实中的西山雪景很美,但我觉得,它若变成了文字,其中的韵味更甚,美味如同美色一样,令人不舍。

▲雪后的西山。

明代时,西山一带风景依旧,由于景色宜人,许多寺庙被重修,北部山地一带成为皇家皇子和公主的墓地,也有很多太监在此探访吉壤,以用作身后之所。甚至明景泰帝也埋在此地。景泰帝就是那位在于谦京城保卫战时当上战时皇帝,后来又被俘虏后放回的哥哥夺回了皇帝位的那位,景泰帝也是唯一一座在北京当皇帝,却没有葬在明十三陵的皇帝。

时光荏苒,明初时西山晴雪之景又改名为西山霁雪。其实都是泛指西山一带的雪景,并没有确切地点。

▲民国初年的西山与北京城示意图。

明永乐初年任翰林院侍讲的邹缉,在其《西山霁雪》诗描写到:

西山遥望起岧峣,坐看千峰积雪消。素采分林明晓日,寒光出壑映晴霄。断崖稍见游麘迹,深谷仍迷野客樵。应日阳和气回早,登临未惜马蹄遥。

▲雪后的西山。

是啊,一场大雪之后,碧空如洗,满山凝华积素,千岩万壑之间,宛然图画一般,这美好的景色如同一幅美若仙境传说一般的山水画作。

到了清代乾隆年间,四海一统,国家平安,民众生活富足,国家强盛,精力旺盛,受汉学熏陶极深的乾隆皇帝不仅有大把的休闲时光,更重要的还是有财力,对文化的追求的不舍,甚至力争上游自然而然。

▲乾隆皇帝画像。

乾隆皇帝开始研究金代的燕京八景,不仅考察历史记载的原始文献,而且从片言只语中考证源流,分析原来的位置,如同考古专家一般。

考证的成果之一,就是写下了新的燕京八景诗,乾隆皇帝以元代诗词中的晴雪作为此景之名,在香山静宜园内竖立起了西山晴雪碑。这竖碑之举自然是考证的另一成果了。

▲乾隆年间绘制的西山晴雪画与诗。▲乾隆西山晴雪图。

落笔至此,我觉得还是得感谢乾隆皇帝,有诗词,又有石碑,使传说中的历史具体化。后人来香山游玩时,除了看到四季景观的不同,这耸立山间的石碑,所引起的思绪,不仅会有观看景观之感受,还有了诗词之吟唱,书法之优劣,碑刻之艺术,香山的历史不觉间会丰厚起来,这不就是文化的魅力吗?

▲乾隆西山晴雪碑。

香山公园是一座山林公园,位于西山东麓,距市区20多公里,总面积约多亩。园内最高峰海拔米。山顶有两块巨石(叫乳峰石),整体看时形状犹如“香鼎”。加之,这里山势较高,时常出现喷云吐雾现象,远望好像香烟缭绕,所以叫做香炉山。

▲西山晴雪碑细部。▲西山晴雪碑细部。

我想香山成为香炉山的简称大概来源于此吧。只是现在我们去香山顶上时,一是爬山累了,二是人多聚集,三是建筑不少,不如古时山顶的空旷,香鼎之象已难再现,很难再看出乳峰石与香炉的景象了。好在有历史记载仍在,描述之文,可以用于想象,感觉象就是了!

▲雪后的西山与玉泉山。

从远处观之,比如在植物园中,可见香山公园修建在三面环山的山坡之上。它以优美的自然风景为主,依山傍水,点缀着松林、黄栌、亭、台、楼、阁、塔等建筑,天造人工,展现了山林园囿的特色。

香山的四季景物,都有可观之处。

春天,百花怒放,满园春色。明代就以杏花闻名。“杏树可十万株,此香山第一胜处也……花如春后薄雪,银白满野。”

夏天来临,这里浓荫蔽日,凉风习习,清爽宜人,是个避暑胜地。

秋天,遍地黄栌,叶焕丹赤。“西山红叶好,霜重色愈浓”,最能助人游兴,满目五彩。

▲香山卫星照片。

而每当冬雪初霁,凭高临远,银峦素嶂,接日连云,分外妖娆,肃穆异常。

乾隆皇帝所建的“西山晴雪”碑高达7米,周护有汉白玉石栏,立于平台北边的山腰之上,距离香山二十八景之一的“香雾窟”不远,在这里能使人领略到北京西部山区冬景的绮丽。

▲初冬的香山。

这乾隆皇帝的诗我想每位读者一定想看看水平如何吧?

清高宗乾隆曾御制《西山晴雪》诗两首可供读者赏析,诗录于《日下旧闻考》一书中。

乾隆十年(年),乾隆皇帝开始在香山大兴土木,众多景观被新建。乾隆十二年(年),乾隆皇帝将这里改名为静宜园。

▲戴熙西山晴雪立轴。

园内不仅保留有许多历史上著名的古刹和人文景观,而且还具有深邃幽静的山林野趣,保持着浓郁的自然生态环境和悠久文化景观。

▲雪后的香山与玉泉山。

一天,乾隆来到静宜园游览后,心情大好,便写下了第一首《西山晴雪》诗:

银屏重叠湛虚明,朗朗峰头对帝京。万壑晶光迎晓日,干林琼屑映朝晴。寒凝涧口泉犹冻,冷逼枝头鸟不鸣。祗有山僧颇自在,竹炉茗椀伴高清。

▲乾隆帝雪景行乐图。▲乾隆帝雪景行乐图局部。

乾隆十六年(年),乾隆皇帝在又一次来到静宜园时,再次依西山晴雪诗叠旧韵赋诗一首:

久曾胜迹纪春明,叠嶂嶙峋信莫京。刚喜应时沾快雪,便教佳景入新晴。寒村烟动依林袅,古寺钟清隔院鸣。新傍香山构精舍,好收积玉煮三清。

这次他将诗刻在西山晴雪碑上,碑阳是西山晴雪四个大字,立在香山山腰的半山亭北,朝阳洞登山道右侧。

▲雪后的西山晴雪碑。

当冬雪初霁,银白色的积雪在重叠的山支峦中闪耀不溶,白茫茫一片,漫无边际,大有“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之感。

雪后放晴,山峰白雪皑皑,阳光映雪,景色万千,格外绚丽。

▲慈禧太后绘西山晴雪图。

在年时,八国联军侵入京城,静宜园未能幸免魔爪的淫威,香雾窟被焚毁和抢掠,原有的牌坊、殿宇尽为灰烬。年,香雾窟经重建后开放。

▲雪后香山所见。

如今香雾窟旁边的“西山晴雪”碑保存完好,字迹清晰,为香山公园增色不少。

原创作品,版权所有,谢绝抄袭转载。引用时请注明出处。本号致力于解密历史的细节,兼而订正一些人们观察历史时,由于不实传播而产生的误会,努力提供高清并真实的历史图文。敬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49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