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植物园 >> 植物园介绍 >> 正文 >> 正文

云南有一种濒临灭绝的植物,野生的只有15

来源:植物园 时间:2024/10/14
中科爱心救助 https://m.39.net/disease/a_6169821.html

综述

说到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方,云南肯定是名列前茅的,因为有相当一部分属于热带,光照和温度条件比起其他地方要好得多,不过即便是在这样的地方,物种的灭绝也在上演着。

这当中有自然的迭代,也有环境变化的影响,但是不久前,一种本来以为已经灭绝的植物,竟然又再次出现在野外,而且只找到15丛左右,并且这种花最奇特的就是会散发出腐肉的气味,这到底是什么样的物种呢?

野生兰花蕉

一开始,这种死而复生的植物被认为就是兰花蕉,也就是云南本地的一种特色品种,还专门被这里的植物园引入,和其它的几种放在一起进行培养。

这种做法前后持续了十几年,直到年左右,才出现了一些新的声音,认为它和兰花蕉还是有很多不同的,但是当时的生物学家们能够研究的样本基本上都来自人工培植,基本找不到野外天然长成的植株,这对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困难。

因为野外的植株是最能代表这个物种的样本,保留了很多本物种的特征,而植物园里的植株长期生活在人工搭建的环境中,有可能已经失去了一些基因性状。

就在人们认为野生的兰花蕉可能已经灭绝的时候,它竟然又再次现身,虽然只是非常小的一个群落,但是至少证明它们还没有被淘汰。

从发现的地点来看,这些野生的兰花蕉选择了跟以往非常不一样的生存空间,比起大多数的热带植物来说,这些遍布石灰岩的稀松树林算不上什么非常好的条件,而且能够供它们生长的地方非常有限,一些专家的观点认为,这可能是它们为了逃避一些可能的干扰因素所作出的选择,比如越来越密集的人类活动。

如果是这样,那么我们也可以猜测,也许这15株野生兰花蕉并不是最后的幸存者,在其它人迹罕至的地方,也许还有类似规模的小种群分布着。当然也可以看出,这种植物对于自然化生长的要求很高,不过为了研究,科学家们还是不能放弃寻找它们,只能说尽力不干扰它们的生长了。

其实如果野生兰花蕉不是这种小种群分布的模式的话,它们的踪迹还是很好追索的,因为这种植物会散发出类似腐肉的臭味,在植物当中还是非常少见的。

不过目前的研究还没有找到这种气味的来源和产生的原因,一些专家猜想这可能和它们的捕食有关,因为这些气味会很容易就引来很多蝇虫,如果它们也是肉食性的植株,那就比较好解释得通了,当然最终的结论还要等待生物学家们的研究出炉。

对于生活在温带地区的人来说,这样的物种可以说非常奇怪了,我们一般提到植物,要么就是花香,要么就是绿叶的味道,能够散发腐肉气息的却是真的闻所未闻。

不过这在云南这座动植物王国里面,还有成千上万这样特别的物种,野生兰花蕉只是其中之一,像是云南杓兰其实就很有意思。

云南杓兰

这种植物个头不算高,最多就能长到30多厘米的样子,而且叶片也很娇小,一般呈现椭圆形,外表还会覆盖一层微不可见的绒毛,尤其是叶片的背部最为密集。

这种植物是会开花的,它的开花期基本上就是每年的5月份左右,花朵虽然小,但是非常好看,颜色也很多样,有时候你看到的粉红色,有时候又成了紫红色,还有相当一部分是灰白色,但是都不算很浓郁的花色,看上去很清爽。

但是在它们生长的过程中,却有着这样一个最大的困难,那就是光照不足。

为什么会这样呢,在云南的森林当中,植物之间对光照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光照的面积总共就那么多,但是植物却过于茂密,要想能够顺利完成光合作用,只有努力向上生长,长得越高,得到的阳光也就越多。

对于那些强势的大树来说,大部分机会都会被它们夺走,而像云南杓兰这样矮小的植株,就只有被遮挡严实的份了。

但是不管怎么样,生活还是要继续的,这条路走不通,就只有换条路走了,为了获得生存必需的营养,云南杓兰开始改变自己的求生模式,它们不再将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光合作用上面,而是选择从其它地方获取能量,比如菌类,靠着这些真菌的分解作用,云南杓兰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营养物质。

所以慢慢地,它们开始与森林里的菌类搭伙过起了日子。

二者就像鳄鱼和鳄鱼鸟一样,形成了一种共生的模式,当然,还有一部分这样的物种选择的就是寄生模式,专门选择那些腐殖质丰富的地方扎根,只要环境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基本上都能顺利存活下去。

在云南的森林里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也算是无奈之举了,毕竟在竞争激烈的地方想活下去,还是要靠一些智慧的,不管是野生兰花蕉还是云南杓兰,都表现出了这种能力。

结语

所以说,植物有时候还是会让人感觉拥有一些灵性,或者也可以说是自然赋予的一种生存智慧,对人来说也一样,不管在怎样艰难的处境中,总还是会找到出路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8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