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远流长
从“草药园”“植物博物馆”“经济花园”到“花园地球”,全球植物园经历了数百年的时光蹉跎,在时代的变迁和见证下,越来越清晰地肩负起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职责。作为专门从事野生植物收集、科学研究、引种驯化和保护利用的专业研究机构,植物园始终肩负着国家的重要使命。
公元前2世纪中国汉代皇家御苑“上林苑”
前世:植物园的概念源于“神农本草园”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黄宏文和廖景平研究员在《论我国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以任务带学科构建国家植物园迁地保护综合体系》一文中提及,植物园的概念起源于公元前年中国的“神农本草园”,到公元前约14世纪古埃及的森努弗花园、公元前约6世纪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和亚述帝国的怡情园、公元前2世纪中国汉代皇家御苑“上林苑”等,延续不断的华夏及世界各地药草园与园艺园林是人类文明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元前年中国的“神农本草园”
5-9世纪以来,欧洲以圣加尔修道院草药园为代表的药用植物园是欧洲复兴后现代植物园的雏形。中世纪欧洲各类众多的草药园仅仅是中华本草园思想与概念的复制和延续。
古埃及花园
古巴比伦空中花园
一般认为,世界上首个植物园是年在意大利建立的帕多瓦(Padua)植物园。这座位于意大利东北部、威尼斯附近的植物园目前占地约平方米,是世界上尚存于原址的最早的植物园,现今仍致力于教学和稀有物种的保育职能。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帕多瓦植物园列入世界遗产,因为它代表了科学、科学交流的诞生,有助于理解自然文化的关系。“古老”二字对于帕多瓦植物园而言并非浪得虚名,其最引以为豪的树木可以追溯至年的一株荆树,园内还保留着来自18世纪的银杏和木兰各一株,它们被认为是欧洲最早引进的同类植株。
古罗马别苑图/受访者供
今生:从“植物博物馆”到“经济花园”
现代意义的植物园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依托于欧洲经典大学建立的植物园。16-17世纪欧洲的植物园在延续药用植物发掘的同时,由于欧洲人对美洲大陆的再发现,开始了“后哥伦布时期”植物引种与植物传播热潮。
从某种意义上延续了古埃及和古中华植物收集和引种驯化的轨迹,开启了跨大洋、跨大陆的植物采集和引种驯化、新旧大陆植物资源双向交换,从根本上改变了古代远征的皇室猎奇和特定目的的局部性收集,深刻改变世界农业和经济发展格局。此间的植物园不再充当“植物博物馆”的角色,而是充分发挥了植物引种、迁地栽培、发掘利用等功能。
18-19世纪,随着西方工业革命和科技发展,植物园适应航海大发现、环球考察、植物收集与发掘利用的时代导向。欧洲植物园在国家意志和经济利益驱动下,对世界各地的经济植物进行广泛的引种栽培,极大地促进了重要经济植物发掘利用,催生了经济植物学等分支学科发展,殖民地植物园随之兴起。
20世纪80年代,世界植物园又迎来新的发展。在处于植物保护领导地位的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的整个发展历史中,为了支持英国的扩张和贸易,如“经济花园”般不断从各个属地收集经济植物,开展经济植物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利用研究,以至于后来发展了迁地保护,建立起千年种子库。
特别是20世纪中后期以来,植物多样性丧失受到全球植物学界高度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4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