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植树节,武汉市民掀起了一股植树热。种一棵树,表明市民生态保护理念不断提升,而真正体现一座城市生态治理智慧的,是如何保护一棵树。
在武汉有不少面子很大的“钉子树”,它们有的生长在道路正中间,有的让直路变弯,有的让设计方案为之更改……长江日报记者连日采访得知,在城市更新、改造的过程中,武汉本着“能保则保、能保尽保”的原则,不仅尽最大努力保留每一棵大树,还想尽办法提升它们的居住“幸福感”。
榫卯长廊扭出“青绿腰”
慢工细活琢出生态绿心
保留下来的樟树和连廊相互依偎。肖茗予摄
16日,记者在东湖风景区湖光阁的大师园里,看到了一座“奇怪”的连廊。原本宽敞的直廊在中间扭了个腰,市民刘女士通过稍窄的“腰部”时感叹:“真有意思,长廊也练出了今年很火的‘青绿腰’,这是故意如此设计的吗?”原来连廊的“青绿腰”和两棵大树的保护有关。
湖光阁建于东湖湖心小岛之上,位于磨山之北,听涛景区之南,为年前后修建。年东湖绿道一期修建,湖光阁被确定为大师园,由著名设计理论和设计史专家设计师王受之团队负责设计,新建了一座中式牌坊、连廊、假山、凉亭等景观。这座“奇怪”的连廊就位于大师园与沙滩浴场之间,兼具隔断、景观和游憩功能。
湖光阁里的园路为樟树让路。肖茗予摄
负责施工图设计的武汉市园林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设计师刘超介绍,连廊原本的方案长32米,宽3米,但一棵胸径超50厘米的大香樟挡住了路。
“是保留完整的长廊而舍弃大香樟,还是保留香樟而断开长廊?”刘超犯了难。他转念一想,如果让长廊绕开香樟,从香樟和旁边的一株池杉中间穿过呢?两树之间的距离不足2.5米,他与同事龚贺明多次到现场反复推敲测量,测量拐弯角度、廊檐与树的安全距离等,最后将连廊宽度缩窄至1.8米。
连廊扭出“青绿腰”。肖茗予摄
连廊本为一气呵成的榫卯结构,突然的拐弯让施工量和难度都增加不少。武汉市花木有限公司施工现场负责人黄醒特地又从外地请来榫卯师傅,重新进行测量、制作。
“后来每次来这里,看到这株大香樟和长廊安静地依偎在一起,我心里就感觉特别幸福,我们的一个选择,不仅是对有生命的大树的尊重,也让这条长廊有了温度。”刘超说,人和自然和谐相处,对于设计和建设人员来说,可以从爱护并敬畏场地每一棵树木、每一块石头,珍惜和尊重每个设计、每件产品做起。
在东湖,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为避免移植27棵大树,东湖绿道一期磨山道路段宽度由原定的6米改为4米;二期湖町道建设中,为保护十株水杉,原先路堤填筑的方案也被改为架桥,使断面变窄,为树木留出生存空间,甚至还根据风向,在湖浪较大的区域修建叠石驳岸、种植水生植物,以此减小风浪冲刷,保护大树的树根。
“正是秉承着生态优先的理念,因地设计,精雕细琢,才将东湖原本的植被都尽量保留,为城市打造了一个美丽的生态绿心。”市园林和林业局规划建设处王祥说。
硬铺装上凿出3个“地下室”
让深层树根自由呼吸
无独有偶,楚望台遗址公园的一株丝棉木的保护过程,也可谓是费尽心思。
丝绵木长势优美。肖茗予摄
楚望台遗址公园于年建成开放,位于山坡上的一株原生丝棉木,建园时被保留下来,并修建了一座3米见方的树池对其进行保护。该园管理处主任刘茂红介绍,丝棉木在武汉地区少见,这株树高约10米,胸径约40厘米,比较高大,十分珍贵。
年,这株丝棉木长势开始变衰,黄叶枯枝现象较严重。他们清理了枯枝黄叶,为树木补充营养液,并请来市园林科学研究院植保专家董立坤“诊断”。
董立坤到现场后分析,虽然大树有个长宽3米的树池,但周边都是硬铺装,导致向四周伸展的深层根呼吸不畅,也无法吸收到中间的水肥。
幸运的是,处理这类问题的董立坤有独家秘诀。他和同事们一起研究试验后,采取一种挖复壮坑的方法,让它恢复了长势。
为丝绵木开挖的“地下室”。肖茗予摄
在董立坤的指导下,该园工作人员选择树穴北、东、南三个方向,在树冠垂直投影范围内,挖了3个长宽高均1米的土坑,然后将定制的金属框架放进坑内,再在坑内回填营养土,表面盖上透气金属盖板。
“有了这3个小‘地下室’,大树深层根系得到舒展,呼吸也顺畅了,施肥也十分方便。”刘茂红说,每年,他们都要在金属盖板下施放饼肥,让肥力缓缓释放,随着雨水渗透到树根,滋养树木。
此外,为防止积水烂根,他们还在坑内设置了一粗一细两根水管,用于观察树穴里水分情况,以便决定是否需要舀水和补水。如今这株丝棉木长势恢复,树姿优美,是公园的一道靓丽风景。五六月,它会开出白色小花,随后结出4瓣的小果,秋天成熟变红,景观十分独特。不仅市民游客十分喜爱,也吸引了不少鸟儿取食。
布衣参事呼吁“刀下留树”
两棵法桐得以颐养天年
美术馆前被保留的两棵法桐。肖茗予摄
年,中山大道改造时,美术馆门前有两棵大法桐原本要被移栽。年过花甲的武汉市政府参事胡全志闻讯后,紧急呼吁“刀下留树”,并开展调查走访和查阅文献。
当时,他每隔一段时间就到现场观察大树的情况,当看到大树下原有的花坛已经被推土机拆毁时,非常焦急。胡全志说,经过他考证,其中那棵胸径近1米,冠幅约5米的法桐,树龄已经超过80岁,是中山大道上唯一的“80+”大树,另一株的树龄也达60岁以上。“这棵80岁以上的法桐,在一幅年日占时期拍摄的老照片上出现过,照片背景是武汉美术馆的前身——金城银行。当时,在银行的大院的大门内侧种有两株法桐,一边一棵,在老照片上清晰可见。直观感觉树龄约有10年,据此推算,这棵树应该种于年冬至年初,树龄现在为80年至85年”。
美术馆前被保留的80岁以上法桐。肖茗予摄
年9月2日,胡全志向市园林和林业局提出书面建议《紧急呼吁保护中山大道唯一的法桐老树》,请求对这株法桐进行原地保护。市园林和林业局高度重视,组织了中山大道法桐保护专家咨询会。
来自华中农业大学、中科院武汉植物园、湖北省林科院、武汉市农科院林业果树所、华中科技大学等单位的5位专家实地查看后,一致认为,中山大道武汉美术馆门前的两株大法桐,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应该进行原地保护。为了保护好这两株法桐,相关单位对原规划方案进行了调整,将欧式喷泉改为地面式,草坪面积扩大。两株大龄法桐虽然都不在中轴线上,但也不妨碍景观效果,均得以保留。
看到它们能够继续留在原地幸福生活,胡全志十分欣慰:“它们和武汉市民相伴这么多年,我们应该让它们颐养天年。”
充分尊重每一棵大树
未来的保护将更加科学、精细
在华中农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姚崇怀看来,保护大树对城市有重要意义。一是因为树木长大十分不易,都说“十年树木”,再加上城市环境本不利于植物生长,所以大树长大,都经过了长时间的适应和与各种不利条件抗争;二是因为大树见证了城市的历史和发展,承载着城市居民的乡愁记忆,特别是古树,更是城市历史的活见证;三是因为大树是非常优美的城市景观,稍加打造,甚至可以变成城市的代表性地标;四是因为大树不仅能遮阴降温,还为周边的其他植物和动物提供了生存环境,提升了城市的生物多样性。
“我常年生活在武汉,感受十分深刻。不仅华农、武大等校园里随处可见大树,不少公园、景点、街道等在改造过程中,也尽可能保留了不少大树。从这个角度来说,武汉在保护大树方面,做得较好。”姚崇怀说。
市园林和林业局绿化养护处相关负责人李俊正告诉记者,树是城市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大树又是城市的绿色骨架,武汉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一直充分尊重每一棵大树,严格遵循“能保则保,能保尽保”的原则。
“保护大树,我们下一步还将从多方面持续发力。”李俊正说,一方面进一步优化现有的树木保护规章制度,提高市民的保护意识,一方面借助智慧化手段,在古树和70万株行道树的基础上,将游园、隙地的大树也纳入“绿化一张图”,随时随地根据图斑就能查询每株大树的位置,此外,还要继续加强常态化精细化养护,通过修剪、施肥、病虫害防治等,让大树健康成长。
链接:武汉还有这些知名“钉子树”
汉阳区凤凰巷12号庭院内的汉阳树:
这棵古银杏树,树龄已多岁,年在古树名木资源普查时被发现。为了保护这株古树,汉阳区园林局向市政府呈交报告,申请20万元经费拆迁影响其长势的民房,在这份报告中,首次将这株古银杏称作“汉阳树”。并修建了一座面积达千余平方米的小院,有专人管理。
台北一路路中间的枫杨:
这棵有四层楼高的枫杨大概种于或年,上个世纪90年代末道路拓宽时被保留。为了保护它,相关部门为它专门修建了花坛。
东湖风光村道路中间的樟树:
这棵需两人合抱的大樟树,位于东湖南路、东湖东路和卓刀泉北路相交会的三路口,在路中心形成一个天然环岛。附近居民说,这棵树种植时间在 年左右,后来路面拓宽被保留在路中间,如今成为武汉市民非常熟悉的城市地标。
长江隧道天津路匝道口的银杏:
年,武汉开建万里长江第一隧——长江隧道,这棵岁的银杏,正好挡住了出口通道。该银杏见证了天津路一带的历史,移栽后再无任何意义,且成活率很低,在园林部门的坚持下,建设方为它更改了地下管线和隧道出口的设计。
光谷豹子溪路中间的冬青:
这棵全市最老的冬青树,正好位于新修的豹子溪路中间,为了保护它,建设方将路特别扩宽,古树维护团队也对它进行了全方位复壮。
二七长江大桥引桥和江北快速路中间的枫杨:
这棵岁的枫杨树,在二七长江大桥和江北快速路两次建设施工中,均被精心保留,如今枝繁叶茂十分青翠,“孤独”的身影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
光谷花山街某楼盘旁的皂荚树:
这棵皂荚树与楼盘旁的景观设计发生冲突,为保护好古树并凸显楼盘景观特色和文化底蕴,开发商邀请设计师设计了一座既可保护古树,又便于开展活动的“古树平台”,成为市民的打卡点。
(长江日报记者杨晓雨明眺生通讯员吴晓赵银斐)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3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