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城市都会像青岛现在这样面临一个问题:老市区饱和、新城区扩大、老市区面临城市更新、年轻人随着房子往郊区迁移,如我在《最新数据:青岛年增加18万人口,但已有3个区市人口净流出!》所写的,市南区年相对年减少了1.08万人,人口流出量位居青岛7区3市之首。
教科文卫体,这些公共服务设施也同样面临着这个问题:优质资源处于老市区,面积不大、设施陈旧,随着服务人口的增多已经不能满足需求,而且新城区的新市民因为距离远也不易得到这些公共服务设施的服务。
此时,公共服务设施要么原地扩建,要么搬迁,扩大规模成为必选。因为历史规划限制,这些老公共服务设施扩建的可能都不大,大多只能异地搬迁。
然而在青岛这些老公共服务设施的搬迁过程中,却充满了诸多无奈。
01教
在青岛这些公共服务设施外迁的过程中,教育的外迁是最成功的。
在高校上,海大先是在浮山前建校区,然后是崂山脚下,再然后是古镇口,校区变多了,学生增加了,只是目前全国排名还有待提升。
和海大一样,石油大学新建古镇口校区,青岛大学新建崂山、胶州等校区,青岛科大新建崂山校区,青岛理工新建黄岛校区,青岛农业新建平度校区,等等。
在高中阶段,58中先后开建高新区、西海岸校区,二中开建李沧、西海岸校区,青岛9中外迁黄岛。
在义务教育阶段,多是通过建分校、集团化办学的方式扩大规模。像青岛39中,除了市南本部外,还有城阳高中校区,同时接手41中办成了市北分校,现在又传要在高新区中欧国际城附近建高新区分校。
之所以说教育的外迁还算成功,是因为青岛学校众多,单一学校的搬迁影响范围不大,而且大部分还是通过建分校的方式。
教育资源的公平,一直是市民的普遍需求,学校的外迁是符合大部分人的意愿的。
02科
青岛市科技馆位于市南区的中山路3号,毗邻风景秀丽的栈桥海滨,位置绝佳。但随着青岛常住人口的增加,建筑面积只有平米的科技馆已经不能满足需要。
栈桥附近寸土寸金,已经没有扩建的地方,要想扩建只能异地选址。
经过详细甄选,青岛早在年5月就对新科技馆正式立项,选址在红岛经济新区红岛街道,占地亩,总建筑面积15万平米,比原来大了50倍。
后来新科技馆一期于年开工建设,到现在已经过去了5年,仍没有投用。
刨除其他原因,以红岛现在发展的现状,我们更应该想一想在这里建这么大一座科技馆给谁用。红岛附近仍然是城乡结合部的状态,附近住民不多,青岛市区、城阳、西海岸甚至于胶州过去都不方便。
当初新科技馆选址红岛,或许是源自红岛处于大青岛地理中心,以及下面这张终极幻想图:
在这张幻想图中,科技馆、博物馆、大剧院、图书馆等公共设施都位于红岛湾沿岸,俨然
一副青岛新服务中心的样子。
如今有了科技馆的前车之鉴,博物馆、图书馆的选址已经发生了变化。
年7月时,青岛市博物馆扩建工程进行公示,博物馆最终没有外迁红岛,而是原地扩建。青岛市博物馆的新建面积达5.7万平方米,加上原有的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改扩建后,青岛将迎来一座总建筑规模达超8.2万平方米的多元化博物馆
03文
青岛市图书馆位于CBD附近,虽然位置繁华,但面积不大,设施也有点陈旧。因为距离较近,我以前经常去图书馆自习,但抢到座位的机会不大。
如科技馆、博物馆一样,新图书馆也曾计划选址红岛,但如今已经发生了变化。
年11月16日,青岛市自然资源与规划局在回复网友提问时称:近期,我局配合市文旅局开展了图书馆选址论证工作,初步确定于青岛国际邮轮港区启动区范围内。
消息一出,网上一片哗然,盖因国际邮轮港区位于胶州湾内海沿岸,偏离大青岛市中心,周边交通堪忧,无论市区还是郊区的过去都不太方便。
但市区土地有限,并没有多少合适的选择。国际邮轮港区,或许就是在郊区和市区之间综合考虑的无奈选择。
04卫
如教科文一样,医院分布也不均衡,市区集中了绝大部分的医疗资源,医院。
近些年来,青医附院、医院、医院通过建分院的方式纷纷布局郊区,郊医院,改善了郊区的医疗水平。
但要说这些年青岛在医疗上最大的动作,还要数青岛市民健康中心。
按照规划,青岛市民健康中心占地面积约亩,医院、青岛市残疾人康复中心、青岛市市民健康中心三大部分,其中,市民健康中心占地面积最大。医院、医院、市精神卫生中心将共同入驻。建成后将是岛城占地面积最大的医疗综合体,打造岛城的北部医疗中心。
和新科技馆一样,市民健康中心也位于红岛,同样也是“只闻其声,不见其身”,建设了N年没有建成。
05体
青岛市民健身中心算是红岛诸多大项目中能够率先落地的典范了。
青岛市民健身中心场馆规划总占地面积36.5公顷,总建筑面积达21.8万平方米,是青岛最大的体育场馆。年投用后,已经举办过第24届山东省运会主会场。
经过市民健身中心时,我总感觉它立在一片城乡结合部中,孤零零的有点落寞。周边配套的缺乏,以及农田、平房的既视感,总感觉拉低了市民健身中心的逼格。
第24届山东省运会后,已经鲜少有市民健身中心的新闻了。明星大腕来青岛举办演唱会,也会优先选择市区的体育馆。
市民健身中心面积大、配置高端,市区的体育馆面积小、配置落后,可待遇迥异。或许,只有时间能够改变这种位置上的无奈。
06会
在青岛提到会展中心,大家肯定会想起崂山区苗岭路的青岛国际会展中心。目前,青岛大多数的会展业务都在这里举办。
其实,单论面积,青岛国际会展中心在青岛已经不是NO.1了。
同样是位于红岛的红岛国际会展中心,展馆面积达14.5万平方米,约为崂山区青岛国际会展中心面积的3倍。其规划地位,是要取代青岛国际会展中心的。
结果也如市民健身中心那样,红岛国际会展中心年投用后,江湖上已经很少有它的传说了。
其实,西海岸新区也有一座大型的会展中心,即中铁世界博览城。中铁世界博览城拥有总建筑面积13.2万平方米的国际会议中心和总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的国际展览中心,都是超大规格的存在。
但在名气上,中铁世界博览城远没有它开发的房子有名。
除了上述公共服务设施外,这些年也有青岛动物园外迁平度、青岛植物园选址西海岸等的传闻。但无一意外,都是雷声大、雨点小,落地的过程总是漫长又充满不确定性的。
很多城市,都是把公共服务设施集中放在一处建成公共服务中心,把大学放在一处建成大学城。鲜少有青岛这样天女散花式的分配公共资源的:
以后,别的城市学校组织学生参观,市级文化艺术类场馆都在一起,一上午就参观完了。青岛的孩子们要参观个遍,那就要满青岛跑了。
说到这里我们应该有一个想象,要是真如当初那样规划的,这些公共服务设施都集中在红岛,然后把这些年在蓝谷、西海岸、自贸区、上合等的精力拿一部分放在红岛,那么红岛的拆迁、城建如今是不是已经完成了,已经建成的市民健身中心、红岛国际会展中心也不会落寞了,在建的科技馆、市民健康中心也不会总是在路上了,图书馆、博物馆也不会不来了,一个市级的市民服务中心早已经建成了。
可现在,外迁郊区的这些公共服务设施,不管是建成的、在建的、未建的,都充满了一丝丝无奈。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3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