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于婷
在普陀山慧济寺内,一株高约14米的普陀鹅耳枥已经孤独的存在了余年。
这个雌雄异花同株的植物由于授粉难、发芽难等原因,在人为环境稍有破坏后,迅速走向了灭绝边缘。曾经,全世界只剩下这一株,成为极度濒危植物。一场拯救“地球独子”的行动,在全国多地展开。
数十年后的今天,走进成都植物园珍稀濒危植物专类园,满眼的绿意中,5株普陀鹅耳枥焕发出勃勃生机。通过就地保存、迁地保护、人工授粉、播种和扦插等方式,使其暂时摆脱了灭绝危险。像这样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故事,在成都植物园里,已经持续了40年。
年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封面新闻记者跟随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走进成都植物园,“打卡”多个专类园,了解珍稀濒危植物保育、乡土植物培育以及芙蓉花科研攻关等植物知识。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6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