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国家林业和草原种质资源库主办的“林草种子生物学与种质资源保存科学与实践”线上培训圆满收官
12月16日,由国家林业和草原种质资源库主办的“林草种子生物学与种质资源保存科学与实践”培训圆满结束。此次培训在科技部科技人才与科学普及司、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科技发展中心的指导下,通过线上方式进行,为期5天。参加此次培训的学员平均每天余人,最多可达余人,均来自全国各地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植物园和管理部门等。
此次培训内容包括种子生物学基础知识、种质资源保存技术,种质资源库建设等内容,旨在提高林草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人才队伍能力,促进林草种质资源保护与创新利用,夯实林草种业高质量发展基础。授课教师HughW.Pritchard等8名专家均来自英国皇家植物园千年种子库,主要从事植物种子生物学基础研究,种子低温保存技术以及种质资源库建设运行相关科研工作。培训以腾讯会议以及直播的形式进行,为更好地帮助学员理解课程内容,此次培训还专门邀请了来自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杨湘云等三位博士进行翻译,他们不仅英语水平很高且具有深厚的种子生物学与种质资源保存专业背景与工作经验。
培训于12月12日开始,国家林草局科技发展中心主任王永海、国家林草局国际司副司长谢春华、中国林科院副院长崔丽娟等出席启动会并讲话,英国皇家植物园副主任PaulKersey教授进行了致词。随后TizianaUlian等4位博士等进行了主题为“树木种子保护和利用:案例研究”的专题讲座、研讨以及文献解读。
12月1日,英国皇家植物园专家LouiseColville博士就种子寿命与种子收集保存进行专题讲座,并与HughW.Pritchard教授一起回答了学员们提出的问题,Louise指出,植物种子通常可分为正常型、中间型与顽拗型种类型,不同类型的种子寿命不同、保存时对含水量的需求也不同。专家指出,采集野生群体种子,要尽可能减少对目标群体的影响,采种量不能超过当时可获得种子量的20%。详情可查阅《野生植物种子采集技术规范》与《千年种子库种子保存标准》。中国研究人员对本次培训的广泛参与和浓厚兴趣引起英国专家的高度赞赏!本次培训从林木种子寿命与收集保存角度为中国林木种质资源保存与利用人才队伍开拓了新的思路与方向。
12月14日,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HughPritchard教授就“为什么要超低温保存以及如何进行”做了专题讲座,给大家分享他多年的工作经验和成果。虽然种子库是许多植物物种的有效迁地保护方法,但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很多特殊物种无法采用这种种子库进行保存,这些特殊物种包括:1)没有足够数量的种子来维持一个物种的延续;2)种子不耐脱水(相对湿度15%);)在-18/-20℃下的P50(50%种子死亡的时间)值小于20年的种子;4)发芽时间很长(大于1年)的种子,或者用任何常规的打破休眠的方法都不能成功发芽的种子。超低温保存为传统方法无法保存的植物遗传资源提供长期保存方案。超低温保存(cryopreservation)是在液氮(-℃)中保存细胞、组织和器官的技术,广泛应用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质资源的长期保存。植物超低温保存通常与离体培养技术(invitroculture)相结合,可以实现花粉、愈伤组织、体细胞胚、合子胚、种子、离体分生组织和休眠芽的长期安全保存。
12月15日,英国皇家植物园专家CharlotteSeal博士先介绍种子的萌发和休眠,然后讲解如何收集种子的萌发数据并建立模型。CharlotteSeal博士的讲解主要分为2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种子的萌发和休眠,第二部分是如何收集种子的萌发数据并建立模型。在此过程中,Seal博士详细讲解了发芽,休眠等涉及到的一些理论和定义,并穿插介绍一些在萌发过程中需要考虑的环境线索。在第二部分中,Seal博士向学员们讲解了她如何记录萌发实验中的萌发率和萌发速率,以及基于水势、盐浓度阈值和环境时间常数使用种群热时间模型进行发芽预测。CharlotteSeal博士还对于雨林植物和红树林植物种子萌发进行案例分析,使大家对红树林种子萌发及其耐盐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关于红树林种子萌发的胎生习性及其形成机理,引起了大家的浓厚兴趣。
12月16日,是培训的收官之日,英国皇家植物园专家AnneVisscher博士以树木种子休眠和萌发的分子生态机制为题,通过众多案例生动形象的讲述不同种类型的休眠及其机制,如形态休眠、生理休眠、物理休眠等,并介绍了植物休眠类型的进化关系,形态休眠和生理休眠为比较早期的进化类型,物理休眠和无休眠的情况在进化上是属于比较新的类型。AnneVisscher博士通过具体案例深入分析生理休眠循环和物理休眠敏感性循环,引起了大家的浓厚兴趣。并对树木种子休眠类型的分布进行详细讲解,并通过具体研究案例阐述种子休眠研究在造林、生态修复等方面的具体应用。学员们针对是否存在脱落酸类似功能的其他激素在种子休眠中发挥作用等问题与AnneVisscher博士展开热烈的讨论。
UdiLiu博士是英国千年种子库数据资源负责人,管理一系列数据库(收集、功能特征和分类学)、分析工具(生物信息学和管理)以及用于“全球种子库”和研究的数据标准,在种子数据收集采集、种子库管理和监测指标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她从种子库数据系统及其作用、面临的挑战,数据库的数据类型,以及数据标准化和数字资源五部分进行重点介绍。她指出种子库数据库不仅是为了给管理千年种子库提供便利,更是越来越多地为全世界不同国家和科研团队的研究提供支撑。学员们针对野外采集时遇到的具体问题与UdiLiu博士进行了热烈讨论。
此次培训为首次以线上的形式举办出国培训,是疫情下进行国际学术培训的一次创新尝试和里程碑事件。得到众多林草种子行业专家学者的好评与支持。本次国际学术系列培训讲座,是林草种子研究领域合作交流的一场学术盛宴,也为我们未来的研究带来新的思路和方向。
在结束之际,国家林业和草原种质资源库林富荣副研究员对HughPritchard教授及其团队深表感谢,认为此次培训收获良多、受益匪浅;郑勇奇研究员感谢英方专家的精彩报告,感谢翻译团队的专业水准和辛苦付出,感谢线上培训技术支撑团队的不懈努力,感谢学员的热情、认真、积极参与和坚持,并表示今后双方还会进一步加强交流、深化合作。
转载来源:中国科技资源共享网-国家林业和草原种质资源库
转载链接: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6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