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景山公园观德殿,可以欣赏到“中轴线”上的古都之美;迈进紫竹院公园问月楼,可以体验手作之乐;坐进北京植物园的园艺生活馆,可以悠闲地喝上一杯现磨咖啡……最近,去逛公园的市民发现,不少市属公园的游览空间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今天上午,记者从市公园管理中心获悉,市属公园已完成今年重要民生实事项目,共升级开放颐和园耕织图、北海公园画舫斋等10处全新文化空间,通过文物展陈、小微展览、科普活动、民俗体验等互动活动,在展示北京园林文物建筑和历史名园文化内涵的同时,让更多市民游客体验到古都的创意文化。
紫竹院问月楼景区观景平台。本报记者程功摄
探访地点景山公园观德殿
生产用房库房景山学堂
北京中轴线上的景观——景山观德殿,近日对市民敞开了大门。
观德殿的开放背后凝聚着公园和相关单位的多年努力。景山公园园长丛一蓬介绍,该建筑群为四进院落,总占地面积超平方米,其中一、二进院落曾为少年宫占用,交还景山公园后进行了全面的修缮施工;三、四进院落为公园生产用房和库房,还包括部分住户。从年7月开始,公园对观德殿内的生产用房及园内住户进行腾退,为建筑群的开放做准备。
去年以来,景山公园陆续启动观德殿建筑群落修缮工作,包括恢复二宫门、修整围墙、院落铺装、局部绿化等,文物建筑修缮面积达.93平方米。
作为中轴线上展示历史名园腾退修缮开放的缩影,观德殿建筑群经历了腾退、修缮、布展、开放的蜕变“四部曲”。丛一蓬说,为了做好文物古建的活化利用,让文物建筑在开放中“活起来”,开放后的观德殿建筑群一、二进院落以展览展示、艺术活动为主,三、四进院落计划定期举办“景山学堂”,借助新媒体优势,通过网络直播,扩大影响力。
丛一蓬解释,观德殿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开放后已吸引多个优质资源主动合作,公园将综合文化性、学术性、群众性等因素,盘活古建资源,释放文物活力,打造中轴线申遗文物腾退修缮展示先行示范区。下一步观德殿还将举办中轴线摄影作品展,从摄影爱好者的角度,记录不同的中轴线故事,吸引更多人参与。
探访地点颐和园耕织图景区
职工用房历史文化展厅
进颐和园北如意门,在半壁桥头向西,过京密引水渠闸后可见两条道,其中一条向西南方向的,便是通往耕织图景区的路。经过一年的关闭改造,本月初,颐和园耕织图景区重新对游客开放。
耕织图景区,是颐和园在清漪园时期颇具江南水乡风情的独特园林景观,始建于清朝乾隆十五年(公元年)。当年,昆明湖与玉泉山之间河湖交错,稻田棋布,乾隆皇帝在造园时还特意将专门负责为宫廷织造丝绸布料的内务府织染局迁到此处,组成了一处淳朴清幽又融入传统农桑生产的耕织文化景观,由此被命名为“耕织图”。
“来了才知道,原来耕织图有着这么沧桑的历史啊。”市民詹女士正在参观景区内的《颐和园耕织图景观历史文化展》。她用半个多小时的时间依次逛完了7个展厅,认真地学习了一遍颐和园、耕织图、水操学堂的相关历史知识。
与詹女士稍有不同,雷女士和10岁的女儿则对科普体验厅的互动式触控农具十分感兴趣。“什么是筛谷机、怎么用、有什么功能,孩子以前还真不知道。”雷女士觉得这一趟来得很有意义。
游客能在游园和参观中有所收获,离不开颐和园管理处对耕织图景区的整体优化提升。“这两侧原来都是职工用房,我们把房子腾挪过来,最大可能地为市民游览扩充空间。”站在景区内,颐和园文物管理科主任隗丽佳比画着说。经过反复斟酌、规划和设计,耕织图景区不仅增加了2个展厅,增加面积多平方米,还对其他展厅进行了重新布置。再次开放后,景区共有7处展厅,总面积达到平方米。
而重新打造开放的文化展更是通过大量的历史照片、历史绘画和珍贵的历史档案,讲述耕织图景区的历史变迁,生动展现了中国传统的以耕、织为代表的农桑文化。
探访地点紫竹院公园问月楼
商业场所文化展示中心
临岸水榭、湖心曲桥、假山叠石、亲水庭院……走进紫竹院公园明月岛西侧的问月楼景区,立刻就能让心安静下来。问月楼始建于年11月,是公园最佳赏月景点,故名问月楼。倚栏眺望,“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还流”的优美景致尽展眼前。
走进问月楼一层大厅,不少游客正在欣赏最新举办的“土地·岁月·人民”主题摄影展。展厅内,一幅幅展现国家几十年来发展变化的纪实摄影作品悬挂墙上。透过宽大的落地窗转望窗外,眼中的湖水与园林建筑相映成趣,让参观体验别有一番风味。
顺着楼梯来到二楼,这里是文化艺术功能区,爱动手的游客正跟着国家图书馆古籍修复专家一块儿动手制作线装记事本,把纸张修齐,再打孔、搓捻、装订……中国传统技艺在这场有趣的文化互动中深深植入了每一位参与者脑海中。
告别热闹的互动课堂,闻着香味儿来到全新开放的观景休闲功能区。多平方米的空间集图书阅读、文创展示和西餐美食功能于一体,老字号“天福号”还联名“紫竹”文创在这里开设了紫竹餐厅,主打竹文化,餐厅外观呈现中国传统建筑特色。透过落地窗一眼望去远山如黛,近水微波,环湖美景尽展游客眼前。不少游客前来尝鲜,点上一杯热腾腾的竹笋宝宝咖啡,坐在窗边欣赏美景。
“想不到问月楼的变化这么大,越来越有味道了。”品尝了一口咖啡,69岁的游客刘老先生不禁感叹道。刘老先生和老伴儿住在附近,是紫竹院公园的常客。多年来,他们对公园了如指掌,唯独不常逛问月楼。“多年前,这里曾经是间餐厅,我们老年人来遛弯儿看景儿,几乎没有吃饭需求,所以都是绕着走。”然而,今年10月,刘老先生再次偶遇问月楼时,发现了这里的大变化。“大门敞开了,环境变好了,吸引我们的展览变多了。”刘老先生这样的常客很快调整了每日逛公园的“线路图”,把更多的时间分配给了问月楼。
如今的问月楼已经成为“紫竹院公园文化展示中心”,集文化艺术展示、科普教育宣传、文创产品展览展卖、餐饮服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从商业场所转型成为高品质文化空间,满足游客的游览需求。
探访地点北京植物园园艺生活馆
花店居家式园艺驿站
北京植物园东南门外东侧,有一间面积约平方米的门脸房。几天前,这里刚刚挂牌成为北京第88家园艺驿站。
冬日的公园景色略显萧条,但走进这家园艺驿站,一股春意扑面而来。冬日的阳光透过玻璃窗洒进屋内,随处可见盛开的迷你玫瑰、仙客来等特色花卉。点上一杯现磨咖啡,坐在绿植环绕的客厅可以尽情享受冬日暖阳。
“最早这里是由单位内部办公用房改造成为的花店,以出售花卉为主。”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年,经过升级改造,引入“居家园艺”的创意,这里被打造成为“居家式”园艺驿站,分设家居体验区、植物科普区、休闲阅读区、咖啡休憩区等区域,通过居家体验式的环境布置,将园艺融入生活,让游客可以悠享园艺慢生活。
新闻内存
10处新文化空间
今年,市属公园共升级开放了10处近平方米新文化空间,开放新院落景区余平方米。
颐和园耕织图
北海公园画舫斋阅古楼濠濮间
景山公园观德殿
紫竹院公园友贤山馆问月楼
北京植物园园艺生活馆
中山公园来今雨轩茶社
天坛公园回音壁商店
马上就访
明年将再添一批高品质文化空间
市公园管理中心服务管理处处长缪祥流告诉记者,近年来,市属各公园持续对各自文化空间进行梳理和重新规划,结合公园总体规划、文物保护规划,修编展览展陈规划、商业文创规划等专项利用规划,发现公园文化空间存在展览设施陈旧、空间利用不足、功能开发不够等问题。比如,有的文物古建功能需要调整活化利用;有些展览已经展出多年,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变化;有些房屋曾被外单位占用,回收后有待开放利用。
基于这些问题,今年,市公园管理中心对市属公园10处景区进行了展览展陈、文化及商业空间的改造提升,一方面通过文物殿堂原状展示、历史文化主题展、文物专题展等形式持续推进文物古建的活化利用;另一方面充分挖潜公园中的小微空间,打造与园林主题、优秀传统文化主题相契合的小微文化展览。同时,尝试在商业餐饮等服务中融入园林空间、情境阅读、视觉IP等模式,打造公园中的景观店、特色店和网红打卡店。
明年,市属公园还将继续推出包括北京动物园鬯春堂、陶然亭公园蒹葭轩、颐和园福荫轩书店在内的一批文化空间,从商业、展览、文创等多方面共同发力,为游客营造高品质文化空间。
来源:北京晚报记者叶晓彦任珊
流程编辑:郭丹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5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