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植物园 >> 植物园新闻 >> 正文 >> 正文

厦门,厦门

来源:植物园 时间:2022/11/20
临沂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news/a_5837457.html

文章来源:星球研究所

本文由中骏集团特约制作

每个人的心中

都有一个厦门

它是诞生于山海间的

璀璨明珠

(请横屏观看,俯瞰整个厦门岛和鼓浪屿,摄影师

林镇桂)

它是东西方碰撞的

辉煌遗产

(世界文化遗产鼓浪屿,摄影师

李琼)

它还是生态宜居

与经济发达兼备的

前沿都市

(山海之间的大桥与城市,摄影师

大张)

厦门,厦门

为什么是厦门

也许一言以蔽之

它其实就是

亿万中国人心目中

理想的海上花园

01

山海花园

今天的厦门市

位于福建省南部

包括海沧、集美、同安、翔安

和思明、湖里6个区

(厦门位置和行政区划,制图

巩向杰郑伯容/星球研究所)

厦门海陆格局的形成

至少要追溯到距今2亿多年前

自那时起

剧烈的地壳运动

将原本在海底的福建区域

抬升为陆地

随后

大陆地壳与太平洋地壳的角力

造成地壳的断裂

地下的岩浆沿着裂隙剧烈上涌

有的喷薄而出形成星罗棋布的火山

有的在地下深处冷却

变成规模巨大的花岗岩体

(透过鼓浪屿望向远方的花岗岩山体,摄影师

朱金华)

随着不断抬升

这些地下的花岗岩体

从深处来到地表

并遭受风化剥蚀

形成厦门境内的山地和丘陵

(厦门海沧,戴云山余脉及海沧区城市,摄影师

大张)

距今万年前开始

海水重新眷顾这里的群山

一些低洼之处被海水淹没

与大陆的连接中断

厦门岛和鼓浪屿

就此诞生

(厦门地形,整体地势西高东低,制图

巩向杰郑伯容/星球研究所)

此外

还有大嶝(dèng)岛、小嶝岛

鳄鱼屿、鸡屿、猴屿

鹿礁、章鱼礁、狗头礁

等大大小小数十个岛礁

(厦门鳄鱼屿,摄影师

陈剑峰)

岛上的花岗岩

经受日晒、风吹、雨淋、浪打

形成浑圆的巨石

(鼓浪屿日光岩,便是一块巨大的花岗岩,摄影师

刘剑聪)

或成群的”石蛋“

(请横屏观看,海边被侵蚀成球状的花岗岩,摄影师

吴伟)

厦门属于亚热带气候

它拥有漫长的夏季

气温较高、水汽充沛、光照充足

这使得厦门海天一色、清澈透亮

加上白云飘在其间

组成了一幅明亮开阔的景象

(请横屏观看,厦门平流雾,摄影师

温津坤)

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中

厦门的植物野蛮生长

海滩上

红树林形成绿色的”毯子“

(厦门海岸,被海水部分淹没的红树林,摄影师

陈艳斌)

城市中

古老的榕树用庞大的根系与枝蔓

“拦截”马路

(鼓浪屿中华路上被台风吹倒的榕树,摄影师

周俊杰)

优秀的水热条件

还十分适宜水稻生长

因此厦门岛曾拥有一个美丽的名字

嘉禾屿

又因滨海的湿地

引来鹭鸟在此聚集

厦门岛也被称为

鹭岛

(日出时的厦门海滨,鹭鸟在滩涂上觅食,摄影师

田春雨)

优美的自然环境

丰富的动植物物种

为厦门绘制了绝佳的底色

人类的到来

将为它添上怎样的风景呢

02

红砖花园

明代的厦门

是泉州府同安县的一个军事要地

称为中左所

在厦门岛西南部

一圈周长不到1.3千米的城墙

围出一座微小的城池

即最早的“厦门城”

但厦门的地理环境

其实更适合发展港口和贸易

这里湾阔水深、岛屿众多

大型商船可以直接靠岸卸货

(请横屏观看,巨大的货轮驶过海峡,近处鼓浪屿上的建筑显得渺小,摄影师

丁勇杰)

同时

厦门北邻泉州平原

向西则通过九龙江连接漳州平原

距离海澄、石码等古港口不到30千米

既是“漳郡之咽喉”

也是“泉州之门户”

这种地理位置的优势

甚至一度引起明代漳、泉两地官员

对厦门岛控制权的争夺

(厦门与周边城市位置关系,制图

巩向杰郑伯容/星球研究所)

很快

厦门的“伯乐”们出现了

他们便是

以厦门岛及周边岛屿为基地

开展海上贸易和军事活动的

郑芝龙、郑成功等人

清军入关后

郑成功给厦门岛起名“思明州”

寓意“思念明朝”

这座美丽的岛屿

成为了他抗清复明的基地

(鼓浪屿郑成功雕像,摄影师

刘剑聪)

在郑氏家族的经营下

思明州成为闽南海上贸易中心

逐渐积累了大量财富

厦门城也几经修缮

成了一座各种功能相对完善的滨海城市

但这座“思念明朝之岛”

终究还是落入了清朝手中

清朝的统治者

同样看到了厦门的军事和商业潜力

将其指定为官方贸易“总口”

随后更是将兴泉道移驻厦门

使其成为福建东南沿海的

军事、政治和经济中心

(残存的明清厦门城城墙,有现代修复,位于厦门市思明区北门外街3号,摄影师

陈艳斌)

地位提升的厦门

成了闽南人移民的目的地

他们在厦门

建起独特的闽南建筑

其特点在于大量使用红砖

(请横屏观看,厦门翔安区大帽山闽南民居,摄影师

陈瑞坤)

红砖的烧制工艺复杂

成品质地坚实、表面平整、颜色明艳

其中一种烟炙砖

在烧制过程中由于交错叠放

松枝的灰烬会在每块砖的露空处

熏出2-3条紫黑色条纹

工匠在砌筑房屋外墙时

常将这些条纹镜像排列

组成燕尾般的花纹

故而也称燕子砖

(厦门翔安区澳头苏氏家庙,注意经过特殊排列的砖块上的黑色条纹,摄影师

陈瑞坤)

多个红砖房组成合院

称为“厝”(cuò)

合院一进为一”落“

厦门常见的民居为双落厝

三进以上的则为“大厝”

(厦门地区常见的闽南民居形式为三间张双落厝,双落即两进,三间张即房屋为三开间,制图

郑伯容/星球研究所)

从明清到民国

这些红砖厝大受欢迎

至今仍遍布整个厦门

从山间到滨海

从城镇到乡村

组成了一个红色的世界

(厦门的四落大厝,由四座红砖厝组成,这里的“四落”指“四座”建筑,而非“四进”,摄影师

刘剑聪,标注

郑伯容/星球研究所)

除了通体红砖

闽南民居最引人注目的

大概就是屋脊那优雅的弧线

以及高高翘起的燕尾脊了

(厦门同安孔庙的燕尾脊,摄影师

雾雨川)

而在世家大族的祠堂

富贵人家的大厝

或祭祀妈祖的庙宇

屋顶上还有人物、山水、龙凤等雕塑

可谓极尽奢华与张扬

(厦门金汤宫,窄窄的屋顶上有一场“大戏”,摄影师

田春雨)

在闽南人的建设下

厦门仿佛一座

由红砖、彩塑组成的美丽花园

但这座美丽的花园

在清末的炮火中

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03

万国花园

鸦片战争以后

厦门成为通商口岸

两批人的到来

再次改变了厦门的面貌

首先到来的是西方殖民者

他们看上了鹭江对岸的小岛鼓浪屿

这里自然环境优越、原住民较少

且和厦门岛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

因而受到青睐

(请横屏观看,鼓浪屿、厦门岛和两者之间的厦鼓海峡全景,摄影师

苏华琦)

他们选择滨海的高地

风景最好、空气流通之处

建起领事馆和洋行

这些房屋大多采用欧式风格

白墙红顶

在岛上极为显眼

(鼓浪屿上的英国领事馆旧址,摄影师

苏华琦)

除了官员和商人

大量传教士也来到厦门

并将鼓浪屿作为其传教的基地

不同的教派

建起各自的教堂

教堂的外观

也集合了各种风格

如协和礼拜堂

白墙、白柱、白顶

仿佛古希腊的神庙

(鼓浪屿协和礼拜堂,是岛上第一座教堂,摄影师

夏天的天天)

三一堂

采用中心对称布局

加上红砖墙体和方形立柱

在众多教堂中独树一帜

(鼓浪屿三一堂,摄影师

陈启华)

天主堂

则是厦门仅存的

哥特式教堂

(鼓浪屿天主堂,摄影师

方力)

更大的改变

是鼓浪屿上的环境

殖民者修建道路、改善卫生、发电引水

还在房屋周边栽种树木花草

使得绿树与白墙红瓦相互掩映

在厦门的蓝天大海之间

组成了一幅鲜艳的油画

(天空与大海映衬下的鼓浪屿,摄影师

李琼)

但殖民者的建设

仅限于他们看中的鼓浪屿

几乎没有惠及厦门的其他区域

中国人自己

则将城市的升级从这座小岛

扩展到整个厦门

他们就是海外华人华侨

和厦门本地士绅

他们同样偏爱鼓浪屿

华人富商在岛上建起别墅

这些建筑不同于传统的欧式风格

而是结合了西洋、闽南和南洋特色

如结合中式屋顶与西式立柱的

海天堂构

(海天堂构,摄影师

苏华琦)

结合闽南传统与外廊式建筑风格的

金瓜楼

(金瓜楼,即黄赐敏别墅,摄影师

刘辰)

还有华人士绅林尔嘉(字菽庄)

以补山藏海的理念

营建的当时岛上最豪华的私家园林

菽(shū)庄花园

(菽庄花园旁的酒店,摄影师

朱金华)

小小的鼓浪屿

只有1.8平方千米

约4个天安门广场大小

却聚集了多座建筑

“万国建筑博览馆”的名号

所言不虚

(请横屏观看,鼓浪屿全景和主要建筑标注,摄影师

谢丰,标注

巩向杰/星球研究所)

对于鼓浪屿外的厦门

中国人所做的贡献

远比殖民者大

士绅林尔嘉、黄世金等人

发起成立了厦门市政会

随后又成立路政处、堤工处

开启了对厦门岛的改造

重点便在南部滨海一带

4年后

厦门第一条混凝土道路建成

取名开元路

硬化的路面

让原本只能通行人力车的道路

可以让汽车通行

在此基础上

几位马来西亚华侨集资1万多银元

购买了两辆小型客车在路上行驶

成了厦门最早的公共汽车

(今日开元路的厦门老城区,摄影师

潘建鹏)

紧随其后

另一条马路在当时的市中心建成

取孙中山的

“天下为公“”世界大同”

而命名为大同路

道路靠近码头、毗邻海关

成了众商云集之地

(右侧为大同路,左侧为开元路,摄影师

刘剑聪)

又在厦门岛的西南部修筑堤岸

随后在堤岸上铺设马路

因毗邻鹭江而得名鹭江道

华人实业家们

在这里建起大量商铺、楼宇

与原有的洋行、天后宫一起

傍着鹭江的涛声

诉说着厦门的历史沧桑

(今日鹭江道,摄影师

MrLi视角)

除此之外还有厦禾路、中山路等

都成了今天的厦门

最具近代历史风貌的街区

道路两侧统一规划为骑楼

但各家商铺的门头各不相同

在统一中富于变化

(厦门中山路骑楼,摄影师

欧昌宏)

除了道路

城市周边的农田也被改造成公园

公园内有亭台水榭、雕塑假山

在当时被誉为“华南第一园”

这便是位于今天厦门思明的中山公园

(请横屏观看,厦门中山公园,摄影师

刘剑聪)

为方便市民的日常饮食

市政当局还在全市规划了农贸市场

厦门人以其落成的先后顺序

称之“第X市场”

厦门岛上先后共有九座市场

加上鼓浪屿上的一个共十个市场

(曾经的厦门“十大市场”位置示意,如今八市和鼓浪屿市场还较出名,其他多已废除或搬迁,制图

巩向杰郑伯容/星球研究所)

如今的“第八市场”

仍是厦门市区

规模最大、菜量最多、海鲜最全

交易最活跃的市场

(厦门八市,摄影师

潘建鹏)

在城市建设之外

教育

是最受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25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