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边盛开的三角梅成为人们聊天生活的背景板。
年
在我国首次出现
英国人马偕博士将三角梅从英国引入台湾栽培,我国第一次出现三角梅的靓影
年
现身鼓浪屿
厦大教授钟心煊在鼓浪屿采集到三角梅标本,这是厦门最早有关三角梅的记录
年
成为厦门市花
三角梅以得票率88.3%的绝对优势正式成为厦门市市花
年
新优品种
开始推广
年之前,厦门的三角梅以小叶紫居多,而后,以同安红为首的红色系成为了城市彩化的主角,开遍大街小巷;年,更多新优三角梅品种开始推广
年
研发工作迈向
自主选育阶段
市园林植物园自主研发三角梅品种“中闽1号”,是我国三角梅研发工作迈向自主选育阶段的第一步
年
培育出
清香型三角梅
市园林植物园三角梅研究推广中心培育出了清香型三角梅,填补“叶子花属无香味”这一行业空白
“中闽2号”等10个新品种通过国家林草局组织的评审
全球登记在册的三角梅品种有余种,厦门经过近60年来的引种栽培,现保存三角梅品种余个
厦门市园林植物园国家三角梅种质资源库是我国首个也是唯一的国家三角梅种质资源库,收集保存6个种群的各类三角梅种质资源余份
秋风乍起,厦门道路旁、天桥边,一丛丛三角梅花开正盛、风情万种,吸引不少市民打卡拍照。这些“彩色精灵”从何而来?如何在厦门生根繁衍并逐步走红?本文将还原繁盛花事背后的故事。
百年前,三角梅从南美大陆远渡重洋,几经辗转来到厦门,在这片“异乡他水”的土地上,因着适宜的气候与土壤,三角梅生生不息。从诗人舒婷《日光岩下的三角梅》的片段可见其繁衍盛况:“抬头是你、低头是你,闭上眼睛还是你。”
近年,在厦门城市绿化彩化、花卉交易等领域,三角梅逐渐成为高频词,随着社交场景和现代物流的快速发展,由三角梅衍生出的业态新象以及多样玩法逐渐走入大众的视野。“含蕊红三叶,临风艳一城”,如今,这位“远方客”在厦门这片热土上续写着“异乡情缘”。
识花
名为“梅”不是梅
祖籍在巴西
三角梅,虽名字中带着“梅”,但其实与“岁寒三友”中的梅相差甚远。从植物科目上划分,它和紫茉莉(又名胭脂花)才是“近亲”。
18世纪60年代,法国植物学家菲利伯特·康默生在巴西里约热内卢首先发现三角梅。我国最早种植的三角梅是由英国人马偕博士于年从英国引入台湾,年,厦大教授钟心煊在鼓浪屿采集到三角梅标本,这是有关三角梅在厦门的最早记录。
据《中国植物志》记载,三角梅有多种叫法:厦门叫三角梅,广州叫宝巾,台湾则称为九重葛。“钟心煊教授采集的标本鉴定属名为九重葛,种名为三角梅,之后的标本采集者们一直用‘三角梅’这个叫法。”市园林植物园三角梅研究推广中心高级工程师周群说,“三角梅”这个名称在厦门至少已沿用了一个世纪。
“厦门岛本岛最早的一批三角梅就种在厦门港的蓄水池附近(现南华路北侧),应该是20世纪20年代经华侨之手引种来的。”20世纪中叶,识得三角梅的人不多,这批三角梅还曾被当成阻碍建设的杂草,被连根拔起焚烧,是时任厦门市园林植物园主任的陈榕生和植物园的技工拖着板车,把一棵棵三角梅抢救到中山公园种植。“当时很多三角梅枝叶都烧焦了,黑不溜秋的,好在最后多数都存活了下来。”三角梅顽强的生命力给陈榕生留下了深刻印象。
年,我市开展市花评选,陈榕生主动为三角梅拉票:开花繁茂、盛花期长,装点城市再好不过;不羡优境、坚韧不拔,与厦门人顽强拼搏的精神相契合……在多方推动下,三角梅得到了市民们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9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