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史志研究爱好者周兴/
即将到来的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是“博物馆的未来:恢复与重塑”。伴随博物馆发展的不同阶段,那些图案各异、规格多样的博物馆参观券和门票,不仅成为了一种富有文化特质、充满时代气息的特殊档案,同时也变作集观赏性、艺术性、趣味性和知识性于一体的艺术品,具备了较高的收藏价值。透过小小的门券可以回顾博物馆的历史,并以其特有的方式叩开了博物馆的未来之门。
中国人独立创办的第一座公共博物馆及
已发现最早的实物门券
目前,我国发现的有据可查的实物门券,是年正式使用的南通博物苑“博物苑观览证”。位于江苏省南通市濠河之滨的南通博物苑,由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晚清状元张謇(年-年)于年创办。张謇将建设中的通州师范学校公共植物园规建为“博物苑”,隶属通州师范学校管理。博物苑初建时占地35亩,分天产(自然)、历史、美术、教育四部,馆内主要陈列标本、文物等,一些大型文物标本则展示于室外,构成了一座“园馆一体”的园林式博物馆,这也是我国至今保存下来的一座由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最早的综合性公共博物馆。
南通博物苑刚开放时并未使用门券,后来在展览的过程中发现了诸多问题,为加强管理,张謇于年制定了《博物苑观览简章》,并正式推出“博物苑观览证”。当时设计了两种用白铁皮制成的打有小孔的“观览证”:一种宽一寸二分、长二寸(约3.5厘米×6.5厘米),涂上白漆,称为“公证牌”;另一种宽一寸二分、长二寸四分(约3.5厘米×7厘米),涂上黄漆,称为“特证牌”。其正面书写“博物苑观览证”六字,背面则是持证学校或团体单位的名称。
“博物苑观览证”的发放要求严格。按《简章》规定,“公证牌”发给本师范学校20块,对其他学校及团体实行酌量分送,多者12块,少者4块;而“特证牌”,每个单位都仅发一块。这些“观览证”可供循环使用。
之所以这样发放,一是为控制参观人数,二是为更好地管理前来参观的人员。《简章》还规定平时观览每批最多以20人为一班次(每人持一块“公证牌”),并要有一位班长带领(班长持一块“特证牌”)。其他学校及团体前来参观也是每人持一块“公证牌”,并要有一位持“特证牌”的负责人带领。没有发到“观览证”的人员若想入苑参观,则需要先由人员介绍,再到学校去申请领取“公证牌”,并必须要有一位持“特证牌”的学校负责人带领才能入苑参观。无“观览证”者不得入内,虽有“公证牌”而无持“特证牌”的人带领也不能入苑参观。张謇为管理好南通博物苑,花费了不少心思,并采用了“凭证入苑”制度。
如今,南通博物苑创办已有百余年,仅存的“博物苑观览证”放置在南通博物苑内,成为其“镇馆之宝”。年,为纪念南通博物苑建苑周年,南通博物苑特别发行了一套印有这块“博物苑观览证”的纪念门券,是十分有意义的“券中券”。
中国第一座
由国家投资兴建的
大型综合类博物馆及
民国展览会参观券
从沪宁高速公路一进入南京中山门内林荫大道,能看见一处古朴典雅、庭院广阔的仿古殿宇建筑群,黄瓦红柱,巍峨壮观。这就是位列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博物院之后的中国第三大博物馆——南京博物院。
年4月,在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蔡元培倡议下,国民政府创设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仿照欧美一流博物馆,由国家兴建大型综合博物馆。当时北平历史博物馆(今中国历史博物馆)也归属其建制,称中央博物院北平分院。这座中国最早的国家级博物馆筹备伊始,即以“提倡科学研究,辅助公众教育,以适当之陈列展览,图智识之增进”为宗旨,拟建人文、工艺、自然三馆,并拨交、征集或发掘了包括殷墟甲骨、毛公鼎、后母戌鼎等国宝在内的珍稀文物二三十万件。抗战期间筹备处内迁西南,所属文物分水陆两路辗转万里,年5月至年3月,文物全部运回南京。
年5月29日至6月8日,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与北平故宫博物院在新落成的博物院陈列室联合办展,展出商周铜器、汉代文物、历代帝后像等一系列文物精品。这次文物联展还专门印发了参观券,除印有地址、票价、注意事项等展出信息外,另外加盖有两院印章、票号、时间等,左侧并附存根。票面设计简洁明晰,编排布局完备,是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在民国时期留下的珍贵展券实物,颇具收藏及研究价值。
年3月9日,中央博物院筹备处正式更名为“南京博物院”,并仍属全国综合性历史艺术博物馆,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南京博物院曾印制过多种参观券,记录且反映出南京博物院的发展印迹。
技术先进的卡式门券
和未来的智慧博物馆
去年是极为特殊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危机骤然间席卷全球,影响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处于这些变化中的博物馆也不例外,文化领域所受到的影响巨大。然而,这场危机也可以成为加快博物馆业已展开的关键创新的一种催化剂,尤其是更加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3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