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植物园 >> 植物园介绍 >> 正文 >> 正文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生物多样性保

来源:植物园 时间:2023/1/2
北京治荨麻疹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jc/210410/8833326.html

植物会“流血”龙血树在西双版纳热带植物研究所里,有一种生长缓慢而耐干旱的喜光树,此树树干粗短,树皮灰白纵列,树叶繁茂。据说,古时巨龙与大象交战时,巨龙的血洒大地,后来从土壤中生出来的便是龙血树。当龙血树受到损伤时,便会流出像鲜血的树汁,为此,人们称这种流血树为“龙血树”。

如果说云南是动植物的王国,那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就是植物王国皇冠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多姿的热带植物及亚热带自然风光,不仅造就了引人入胜的美景,也让其成为我国收集物种最丰富、植物专类园区最多的植物园之一。

剧毒“杀手”箭毒木见血封喉树又名箭毒木,是国家级保护树种,这种树的树皮或枝条破裂后,会流出乳白色的剧毒汁液,接触到人和动物的伤口可使中毒者心脏麻痹,血管封闭,血液凝固,以至窒息死亡,误入眼中会令双目失明,所以人们称它为“见血封喉”。

近年来,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立足中国热带,面向我国西南地区和东南亚国家,开展以森林生态学、资源植物学和保护生物学为主要研究方向的科学研究、物种保存和科普教育,有效促进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活样本”。

植物界“高个子”望天树成年望天树的枝叶聚生在树干顶端,像巨伞一样撑在热带雨林的上方,据测定,望天树最高可以长到80米。望天树对研究中国的热带植物区系有重要意义,该物种已被列为中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目前,我省南部产地已建立自然保护区,由森林派出所进行保护,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热带植物园也有栽培。

依托植物园

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

走入西双版纳植物园,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个充满勃勃生机的绿色世界,各种奇特而变化多端的热带植物群落、鸟类和昆虫尽收眼底,珍奇的热带植物以及罕见的雨林奇观使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云南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多样的生态系统在这里充分展现。

在植物园的园史馆西园谱内,一幅幅老照片、一件件老物品,瞬间把人带入到了20世纪50年代。我国著名的植物学家、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创建者蔡希陶教授,带着先遣队,乘坐独木舟,登上葫芦岛,挥起砍刀,披荆斩棘进入到这片苍莽的原始丛林中,组建了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和大勐龙生态群落站。在西双版纳开展热带植物资源调查过程中,蔡希陶等就意识到这里的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共同建议成立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

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成为我国最早的自然保护区之一。在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科学传播主管杨振看来,生物多样性保护已经融入了植物园的历史。建设西双版纳植物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植物园和自然保护地的就地保护,构建出互为补充的迁地保护体系,当自然保护地里的物种受到威胁,植物园就成为一个很好的迁地保护场所。

水中“大力士”王莲王莲原产于南美洲的热带地区,具有世界水生植物中最大的叶片,直径可生长约3米长,叶面非常光滑。无论从远处看,还是从近处看,都像一只只漂浮在水面上的绿色大玉盘。夏季是王莲最佳观赏期,这时它的叶片最大,巨大的叶不仅引人注目,而且其负载能力更让人吃惊。王莲的叶脉成肋条状,就像伞架一样非常结实,由于其叶片和叶脉内具有很多大的空腔,腔内充满气体,使叶片浮于水面,所以它的浮力很大,一片大的叶片能够负重70公斤。

目前,西双版纳植物园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达到种。作为中国植物园联盟的牵头单位,西双版纳植物园推进的“本土植物全覆盖保护计划”在全国范围实施,形成了“本土植物编目-专家评估-野外拉网式考察-针对性保护”一套完整的区域本土植物保护体系,完成了我国近三分之二本土植物的评估与野外考察,对种受威胁植物采取了保护措施,有效降低了它们灭绝的风险。同时建立了迁地保护植物大数据平台,为社会各界提供可靠的植物识别查询入口。

“可以说,西双版纳植物园在推动自然保护地建设中发挥着智库作用。”杨振介绍,植物园先后联合了国内余名科学家参加,完成了涵盖森林、草原、湿地、荒漠、海洋等生态系统类型的15处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成效评估,在鉴别出了各自然保护区面临的挑战和存在问题的同时,形成了一套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评估指标体系及其标准、规范,编写了一些案例,这些为保护区的建设起到了很好的科技支持作用。

与此同时,地处多民族地区的西双版纳植物园在中国最早开展少数民族植物学研究,成为了中国民族植物学的摇篮。老一辈民族植物学家不仅对傣族、哈尼族、基诺族植物文化、民族文化等进行系统整理研究,还培养了一批基于热带雨林研究的年轻的民族植物学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民族植物园、热带雨林与民族文化博物馆等科普教育场所和设施,为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播、热带雨林保护和科普旅游的发展起到支撑作用。

野生“水壶”扁担藤扁担藤长宽可达50多厘米,而厚度却仅在10厘米左右,在西双版纳热带雨林里,常见几十米长的扁担藤缠绕于乔木或山石之间,扁担藤是热带雨林中为数不多的具有老茎开花、老茎结果现象的藤本植物。它的花果都仅仅出现在较粗壮的藤茎基部,甚至贴地而生,不仅有利于各种昆虫为它传花授粉,也有利于动物采食它的果实,帮助它更远地传播种子。此外,如切断扁担藤茎,流出的汁液可饮用解渴。

立足野外台站

开展气候变化影响研究

一块湿地的干涸,根源是水的问题,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干旱,湿地生态系统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就可能导致一些水生动物、植物、微生物的减少或消失。一些高海拔区域的动植物比较适应寒冷,由于气温的增加,这些物种一定要“往北走、往上走”,如果没有气温更低的地方,这些物种最终就将无处可去。某种高山上的花,依赖某个特定的昆虫进行传粉,如果花已经开了,昆虫仍在蛰伏,就将错过花期。

通过一些简单的例子,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主任杨永平向我们解释了气候变化如何对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杨永平介绍,气候变化对于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目前仍然是一个不断研究和认识的过程,就以植物园来说,立足野外台站基地,植物园正积极开展中国-中南半岛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研究。

霸气“尸花”寄生花寄生花是中国境内唯一的大花草科寄生花属植物,通常寄生于葡萄科崖爬藤属植物的根上,以吸取寄主的营养为生。虽说是植物,但它除了花之外,无叶无根无枝条,甚至不具备植物最基本的光合作用特征,只有在其需要繁殖的时候,才开出惊艳硕大的花朵。寄生花的花朵像荷花一样大,血红色,有一股淡淡的腐臭味,是典型的“尸花”。不仅“长相”霸气,寄生花的传粉方式也不一般。大部分花朵都靠蜜蜂传粉,但寄生花却依靠颜色和腐臭味吸引苍蝇一类的虫子帮助其传粉。

在早年云南的植被调查过程中,科学家就发现云南南部的热带雨林与东南亚、非洲和南美洲的热带雨林比较相似,云南中部季节性亚热带植被类型与地中海地区相似,还有比如元江的干热河谷与非洲稀树草原也有相似性。基于这样的一些认识,植物园分别在西双版纳、哀牢山、元江建立了生态站,对热带雨林、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干热河谷稀树草原进行长期的观测和研究。深入认识不同生态系统中的物种组成、物种共存规律,监测生态系统受到的威胁状况,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3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