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公民科学素质全国领先,平均每42万人拥有一座科普场馆,基本形成数量充足、类型多样、功能齐全的科普设施框架体系。记者从昨天召开的年上海市科普工作联席会议上获悉,上海科普“十三五”规划目标全面完成,优质科普资源供给能力持续提升,与具有全球影响力科创中心相匹配的科普工作格局加速形成。“十四五”时期,上海将推动科普事业实现更加充分、更加平衡的高质量发展,努力打造全国科普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标杆城市。
科普是连接科学与公众之间的桥梁,也是战胜疫情的强有力武器——去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上海科普迅速应对、协同联动、资源共享,第一时间构建了防疫科普矩阵,及时将科学的防疫知识和信息向公众传递,社会化的“大科普”工作格局在防疫抗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据不完全统计,疫情期间,上海科普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创制推送各类科普文章万余条,防疫科普知识有奖竞答覆盖全国34个省市,发行防疫科普图书近万册,原创科普微视频在学习强国等多个平台播出,累计受众超万。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十三五”期间,上海科普不断强化品牌培育,持续提升优质科普资源供给能力,在设施建设、活动举办、内容创制、渠道拓展等方面,培育形成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科普品牌,社会影响和社会效益逐步提升。
其中,上海科技馆连续入选全球最受欢迎博物馆前十,上海天文馆建设工程稳步推进;中国航海博物馆、辰山植物园、上海动物园等科普场馆的社会美誉度和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科学家纪录片《报国之路》《诗与真》分别荣获中美电影节最佳纪录片金天使奖。目前,上海共有示范性科普场馆57家,基础性科普基地家,青少年科学创新实践工作站32个,结构化的科普资源能力初步形成。
与此同时,上海积极探索科普市场化发展机制,在虹口、徐汇两区建立科普产业孵化基地,吸引、培育了一批致力于提供科普服务的创业企业;在宝山区集聚各方资源打造上海科普公园,布局建设科普设施,利用创业园区集聚了一批科普企业,探索形成了一个科普与科技产业、文化、旅游、体育等相互融合的社会化、市场化发展模式。
会议为上海荣获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和上海市科普工作先进代表颁奖。
市委常委、副市长吴清出席会议并讲话。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2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