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家雪莉.布莱斯.乔斯进行了一项社会化的研究,总结出了优秀孩子家庭养育方式中的共性特点及具体做法,主要包含五个方面:交谈、阅读、提问、责备和鼓励、假期活动。建议有兴趣、有条件的家长协助自己的孩子进行针对性、个性化地尝试、借鉴。
交谈
家长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与孩子交谈,不断告诉孩子,家长对现实生活的看法,以及家长的经历和情感认识,并询问孩子有什么需要和爱好,借此激发孩子智力方面的好奇心。通过与孩子持续交谈,找寻孩子的特长,以便强化、提高。
家长与孩子谈话,每小时大约对孩子说个词语。到孩子三岁时,孩子已经听过万个词语,这对孩子探索和认知周围的世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对孩子日后作文水平的提升有较大帮助。
阅读
家长会利用更多的时间给孩子读儿童书籍(研究表明,家长亲自阅读的效果远远优于电子儿童书籍)。大部分家长在孩子只有6个月大的时候就开始给孩子读书,作为与孩子互动、陪伴的方式。等孩子大一点,家长读书时,有意将书上讲到的内容与日常生活和周围的事物联系起来,鼓励孩子参与其中。比如书中内容出现小狗,家长会引导孩子回答“谁家有小狗?”;书中内容出现家具类,引导孩子认识自家的家具。
提问
家长给孩子读书时,会引导孩子理解、分析读到的内容。比如,讲童话故事讲到孩子感兴趣的部分,家长主动停下来,引导孩子思考,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呀?故事中的主人公要做什么呀?为什么这么做呀?
家长还会引导孩子找出书中感兴趣物体的特点,并帮助孩子如何根据已有特点对物体进行分类。比如家长给三岁孩子讲图画书,问孩子哪些物体是长的,哪些物体是短的,回答错了就纠正,回答对了就鼓励,在愉快的互动过程中让孩子潜移默化地建立一些简单易理解的概念。
家长给孩子读书时,还会时不常问各种不同问题,让孩子融入其中,尽可能让孩子理解书中的内容。比如那是什么?主人公做了什么?主人公为什么那样做?你为什么喜欢书中的主人公?你更喜欢那一个人物?
家长给孩子读书时,还会启发孩子谈论书中的故事情节。有的孩子理解能力强,家长还会激励孩子根据读到感兴趣的故事情节编一些新故事,借此开发孩子的想象力。
责备和鼓励
家长注重鼓励孩子的积极作用,一般每责备一次孩子,接下来会有6次鼓励。因为科学研究显示,家长对孩子鼓励次数的多少跟孩子的智力发展以及孩子的自信心培养是息息相关的,绝对不能忽视。
假期活动
在假期里,家长肯定会让孩子参与一些更能使人受到教育、启发的活动。比如让孩子阅读或听家长读书;在餐桌上让孩子倾听或参与具有建设性的谈话;让孩子参观博物馆、植物园、动物园等;让孩子参加一些艺术、音乐、甚至学习方面的课程。通过这些活动,保证孩子在假期里不退步。
孩子出生时都是天才,家长创造什么样的环境,采取什么样的养育方式,决定了孩子潜在能力的开发效果、开发程度、开发高度,是孩子未来优秀成长的基础和保障。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87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