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植物园 >> 植物园资源 >> 正文 >> 正文

神奇动植物夜里干什么夜游西双版纳雨林惊喜

来源:植物园 时间:2024/9/15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张文凌)一对体重只有克左右的珍稀动物毛耳飞鼠夜色中出洞寻食;一只蟋蟀在“世界十大毒草之一”常绿钩的枝杆上产卵,是一物降一物,还是蟋蟀发疯了;小型藤本植物重瓣使君子,夜间开花呈白色,香味浓烈。花朵吸引蛾子前来传粉,假若没等到蛾子,白天就变成粉色或红色,吸引蜜蜂或蝴蝶前来传粉。夜幕降临后的西双版纳热带雨林里,生活在雨林中动物和植物会发生什么故事?它们有什么精妙绝伦的智慧?12月5日,记者跟随“万物生长万物和谐——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周”的采访团走进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在科普专家刘光裕的带领下,夜游植物园,独特奇妙的经历让参与者惊喜连连。

(毛耳飞鼠是夜观的明星物种刘光裕摄)

(一只蟋蟀在“世界十大毒草之一”常绿钩的枝杆上产卵刘光裕摄)

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勐仑镇的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以下简称“版纳植物园”),是上个世纪年在著名植物学家蔡希陶教授领导下创建的,是集科学研究、物种保存和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研究机构,也是国内外知名的风景名胜区。版纳植物园内收集有活植物多种,建有38个植物专类区,保存有一片面积约公顷的原始热带雨林,是我国面积最大、收集物种最丰富、植物专类园区最多的植物园,也是世界上户外保存植物种数和向公众展示的植物类群数最多的植物园。

(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内的王莲张志巍摄)

(夜游植物园张志巍摄)

(发现夜行动物,大家很兴奋。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张文凌摄)

作为一项可以预约的旅游项目,版纳植物园推出的“乌兰魅影:夜游版纳植物园”,因好玩又有趣,受到了许多青少年的喜爱。这项亲近夜晚大自然的科普教育活动,让公众在白天的观察体会之后,夜晚在比较安全的自然环境之中,跟随着研究者去观察夜晚的生物。

“与白天明亮可见的世界不同,黢黑的夜晚常给人以宁静、危险与恐惧之感,特别是到了陌生的环境中,多数人在晚上不敢外出活动。”刘光裕说,由于人类对夜晚与生俱来的恐惧,使人们对夜晚的了解极其缺乏,加上各种夜间灵异故事,让夜晚显得更加神秘。

(昆虫纲动物螽斯刘光裕摄)

(拥有巨大双眼和鲜艳体色的黑蹼树蛙令夜观参与者兴奋很久刘光裕摄)

12月5日晚,在刘光裕的带领下,记者和夜游团走进了漆黑的夜幕之中,因看不清周围景物和内心本能的恐惧,大家团团围聚在刘光裕的身边,专心凝听他的讲解。平白无奇的杂草丛,经刘光裕的讲解变得生动有趣起来。两小时的夜游,记者听到了蛙声、虫鸣以及猫头鹰、大壁虎的叫声,看见了缝叶莺、蜥蜴、蜜蜂睡觉的呆萌姿态,找到了竹节虫、热带蜘蛛、螽斯和蛾子等各种夜行性动物。大家关闭手机,在远离喧嚣的夜之静谧中,体验与自然合为一体的奇妙感受。

(装死的竹节虫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张文凌摄)

(用垃圾伪装自己的荆猎蝽。它的“外套”既可以偷袭吃掉蚂蚁,危机时也可抛掉“外套”逃生。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张文凌摄)

(藤本园角落里的大壁虎一家,色泽亮丽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张文凌摄)

(会写英文字母的“鬼脸蜘蛛”,白色字母的丝是为了增强反射,吸引猎物扑上网后便于捕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张文凌摄)

“夜晚的生物现象其实极其有趣。”刘光裕说,近年来,植物园的研究者们在版纳收集了大量的夜观资源,如含羞草科植物合欢“夜合而欢”的姿态,昙花“一现”的绚烂,曼陀罗夜间浓烈的香味,入夜开花、晨即闭合的木犀科夜花的悲伤,萤火虫之夜的浪漫,神奇的发光蘑菇,旱季竹林吐水等。同时,较为凶猛的胡蜂或动作迅速的蜥蜴等白天不易观察的动物,到了夜间一动不动。“由于自然和动植物的昼夜节律和生活规律,公众必须在晚上亲自参与,才能体会到大自然在黑夜之中的独特生命力。浩渺的星空下,还有无数的奥秘等待人类去探索”。

(秋海棠独特的叶片结构有利于在弱光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刘光裕摄)

(榼藤子是热带大型藤本,开小小的花,结出大大的豆荚。榼藤子藤本扭动缠绕在一起,如游蛇舞动。夜间看起来,有种惊悚的迷人感。刘光裕摄)

(可以在山地上生长、也可浸泡在水中的水生植物分叉露兜。目前国内仅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有栽培。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张文凌摄)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7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