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植物园 >> 植物园资源 >> 正文 >> 正文

荟萃花草名木,圆明园还是一座ldquo

来源:植物园 时间:2022/5/9
医院订阅哦!

圆明园杰出的造园成就不仅体现在富丽堂皇的宫室建筑群、曲折迤逦的山形水系,还有丰富多彩的园林植物。据记载,圆明园中不仅有数百种北京地区的地带性植物,而且还有从各地,甚至是国外引种过来的植物,如南方的芭蕉、桂花,西域的葡萄等,可谓是一处包罗万象的大型皇家植物园。那么,圆明园的植物景象到底如何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解读两位重要的园林主人:雍正和乾隆,了解父子二人各自所处的时代背景、他们的审美情趣以及其独特的造园思想和追求。

圆明园植物景象的历史变迁

雍正

圆明园的第一位主人是雍正皇帝,他对圆明园的经营从皇子赐园开始(年),皇子赐园时期,正值康熙晚年皇子间储位之争非常激烈之时。为了掩饰与保护自己,胤禛行为处事非常低调,经营园林也完全效法康熙,简朴自然。《园景十二咏》([清]《世宗宪皇帝御制文集》卷二六)基本能够反映赐园时期的园林景象。在十二处景点中,八处以植物命名,分别是:竹子院、梧桐院、深柳读书堂、菜圃、牡丹台、葡萄院、莲花池、桃花坞。深院、溪流、小桥、竹径、柳树、草堂、菜地等元素共同构成了赐园自然清新、素朴宁静、野趣盎然的园林环境。此时的园林植物主要有:竹、梧桐、柳树、牡丹、莲花、桃花、稻田、桑麻和蔬菜等,这些植物多是北京地区常见的乡土植物。此外,也有少量从外地引种的珍奇植物,如葡萄就是从西域传过来的珍奇品种。

△雍正《耕织图》之一

年雍正登基以后,圆明园从皇子赐园升级为皇帝御园。雍正皇帝主要从御园功能和总体格局上对园区进行调整完善,原赐园核心部分(九州景区)并未做大的调整,也没有彻底改变原有赐园自然素朴的风格。主要的调整包括:在园区南部新建了宫廷区,完善了御园“临朝理政”的功能;雍正二年邀请风水先生查勘园林风水,并按照华夏九州的山水大势总体布局,表达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恢宏气度。《世宗宪皇帝御制圆明园记》记载:“亭台丘壑,悉仍旧观。惟建设轩墀,分列朝署,俾侍直诸臣有视事之所。构殿于园之南,御以听政……其采椽栝柱,素甓版扉,不斫不枅,不施丹雘,则法皇考之节俭也。”既然园林素朴的大格调并没有改变,植物景象当然也不会做大的调整,依然是“舒朗自然的田园风光”。

乾隆

年乾隆继位,从其父雍正手中继承了一座基本成型的圆明园。他一方面根据个人喜好和园居要求对圆明园进行改建和添建,另一方面在圆明园东部营建“归政之所”长春园,同时,将长春园南侧的一些皇亲国戚的私家园林划入圆明园管辖范围,形成“圆明三园”的鼎盛格局。

△“圆明三园”格局

那么,乾隆时期圆明园的植物景象究竟是什么样子呢?《圆明园四十景图》比较写实地表现了乾隆九年()圆明园四十个景区的山水、建筑、植物等景象。图档研究表明:乾隆九年以前对圆明园的建设基本上沿袭雍正朝的传统,保持大部分景区的原始面貌。例如杏花春馆景区,虽然乾隆帝对景区名称进行了哲理化的拔高(雍正时期称菜圃),但园林景物依然是自然朴素的田野村居景象。

乾隆第一次南巡()以后,受到江南文人园林和自然景物的影响,建园思路发生了很大转变,追求更加精细化的叠山理水以及建筑花木的安排。例如,乾隆二十年对杏花春馆景区进行了较大程度的改变:将谷地中央的菜圃挖掉,引后湖之水进入景区,凿池堆山、架设洞府。另在水边添建春雨轩、涧壑馀清等建筑。乾隆三十五年,春雨轩后又奉旨堆叠山石高峰。建筑和山水空间的变革势必引起植物的调整,至此,杏花春馆景区村野景象消失,代之以细致婉转的山水园林景象。

△乾隆九年(左侧)与乾隆中后期杏花春馆

复原设计平面图吴祥艳/绘

乾隆御园时期植物景象

乾隆御园时期,植物种类丰富多彩。《圆明园内工则例:花果树木价值》是圆明园建设过程中用到的一份植物购置清单,里面记载了植物条目一百四十四条,八十二种次(多个版本考证后获得的数据),同时包含植物规格、价格等信息,是一份非常珍贵的研究圆明园植物种类的档案。其中,春季花木种类最多,包括:苹果树、杏树、李子树、樱桃、山里红等果木以及白梅、西府海棠、连翘、黄刺玫、丁香、榆叶梅等花木共五十四种次;藤本植物包括山葡萄、爬山虎、紫藤、金银花四种次;南方花木芭蕉一种次,还有草本花卉芍药一种次,馀下二十二种为常绿或者落叶大乔木。“花果树木价值”只是一次采购时用到的植物,尚不能囊括圆明园中的全部植物种类。通过对样式雷图档、圆明园四十景图、御制诗文等相关文献的考证,园内约二百四十八种(或品种)植物(吴祥艳等《圆明园植物景观复原图说》)。

山川流水、屋宇庙堂等均为静止不变的景物,全赖植物四季晨昏的变化呈现出多样的景观面貌。圆明园地处北京,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秋短促。四季分明的自然地理和气候特征决定了圆明园不同于江南、岭南、东北等其他地区的独特的植物景象。加之园内以水见长,挖湖堆山,形成多处山环水抱的小园林,为植物生长营造了非常多样的小气候条件。

乾隆皇帝对御园的物候变化非常敏感,并曾多次吟咏,记录圆明园的春夏秋冬。

△田岚/摄

《御园仲春即景》

岸柳叶将吐,山桃花欲开。

端倪春色露,来往一旬才。

池舫泛无碍,斋窗清可陪。

东风作雨后,净润鲜生埃。

△胡时芳/摄

《御园初夏》

荡漾烟光霁景?,拍浮新涨半含堤。

最怜北远山村外,翠剡新秧已插齐。

△高东杰/摄

《秋日御园即景》

台馆含秋爽,衣衫切晓凉。

乱荷红带紫,疏柳绿兼黄。

砌草藏蛩语,池波印雁行。

凭栏无限喜,千顷稻风香。

△张书文/摄

《御园初冬》

丹枫黄菊斗霜朝,晩翠西峰入绮寮。

蔓引老壶悬败架,波沉碎叶贴欹桥。

时披青简垂前鉴,却爱苍松独后凋。

讵为几馀弛乾惕,淮扬南望廑怀遥。

独具特色的植物景区

在圆明园四十个相对独立的景区中,以下景区植物特色最为鲜明(引文均参《圆明园四十景图咏》):

1镂月开云的牡丹

“殿以香楠为材,覆二色瓦,焕若金碧,前植牡丹数百本,后列古松青青,环以杂花名葩。”

△圆明园四十景图-镂月开云

△宋会强/摄

雍正时期称为牡丹台,“三朝天子赏牡丹”的故事就发生在此地,从而确定了弘历后来的皇帝地位,牡丹这一富贵之花因此成为乾隆皇帝的吉祥之花。

牡丹也能影响历史?三代皇帝曾在这里齐聚

2天然图画的竹子

“庭前修篁万竿与双桐相映,风枝露梢,绿满襟袖。”

△圆明园四十景图-天然图画

△朱生伟/摄

雍正时期称为竹子院,院内有翠竹万竿,临湖登楼可远眺西山群岚,中观玉泉万寿塔影,近看后湖四岸风光,景象万千,宛如天然图画一般。另外,此景五福堂前的玉兰树被称作御园玉兰之祖,乾隆将其视为同庚。话圆明丨天然图画

3碧桐书院的梧桐

“庭左右修梧数本,绿阴张盖,如置身清凉国土,每遇雨声,疏滴尤足动我诗情。”

△圆明园四十景图-碧桐书院

△任翾/摄

雍正时期称为梧桐院,古人将桐树喻为高洁、正直的象征,这里桐树森然,凝聚着吉祥、静谧,是一处静室读书的绝佳境地,雍正帝常年在此读书。

圆明园中的书院

4杏花春馆的杏花

“由山亭逦迤而入,矮屋疏篱,东西参错,环植文杏,春深花发,烂然如霞,前辟小圃,杂莳蔬蓏,识野田村落景象。”

△圆明园四十景图-杏花春馆

△李佳韵/摄

雍正时期称为菜圃,种植有各类瓜果、蔬菜,有着浓郁的田园风味,盛时的杏花春馆,一到春季,杏花烂漫。杏花在这里,你在哪里?

5武陵春色的桃花

“循溪流而北,复谷环抱,山桃万株,参错林麓间,落英缤纷。”

△圆明园四十景图-武陵春色

△刘晨/摄

雍正时期称为桃花坞,是一处体现陶渊明《桃花源记》艺术意境的园景。弘历为皇子时,曾在此地居住读书。落英缤纷,带你走进圆明园的“桃花源”

6西峰秀色的玉兰

“含韵斋周植玉兰十馀本,方春花气袭人,宛入众香国里。”

△圆明园四十景图-西峰秀色

△任翾/摄

西峰秀色仿照江西庐山改建,含韵斋是清帝在西峰秀色的寝宫,四周回廊种植有大量玉兰,是圆明园欣赏玉兰花最佳的地方。玉兰花开一树尽是江南春

7濂溪乐处和曲院风荷的荷花

“苑中菡萏甚多,此处特盛。”“兹处红衣印波,长虹摇影。”

△圆明园四十景图-濂溪乐处

△圆明园四十景图-曲院风荷

△宋会强/摄

濂溪乐处取自“濂溪先生”周敦颐,以歌颂《爱莲说》中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格;曲院风荷仿建自西湖曲院,两景均是皇帝夏日赏荷佳处。

“荷”你有约一起走进清帝喜爱的园中园

圆明园里的“曲院风荷”,您来过吗?

此外,御园中还有小型的温室,用以培育养护盆栽植物、温室花卉等。长春园玉玲珑馆景区有一个小型温室恒春圃,乾隆皇帝曾多次题咏“温室暖且洁,花窖奚称数。四时皆有花,因号恒春圃”(《恒春圃》),“四壁有诗皆似画,一年无日不看花”(《恒春圃》)。

△恒春圃

除了恒春圃温室以外,圆明园北侧顺木天一带,还设有学圃,即露天的苗圃,内部培植苗木、果树、蔬菜等,“北村有隙地,种树还艺蔬。清溪贯其间,不井可辘轳”(《学圃杂兴五首》)“园中景宜备,艺桑兼治田。于兹课阴晴,常切祈丰年”(《学圃》),由此可知,学圃不是简单的苗圃,而是帝王皇子等学习农作、观赏农时、标榜重农思想的好处所。

[文章来源]

《乾隆时期圆明园的植物景象》

[作者]

吴祥艳

[编辑]

赵磊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