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山麓,云蒸霞蔚;仙湖侧畔,芳草如茵。今天,深圳市罗湖外语学校(下称“罗外”)将隆重举办建校20周年纪念活动。从“四自德育”“罗外一等奖现象”到“互联网+学本课堂”,从青年科学家罗锐邦、钢琴才子邵牧童到发现红树林新菌种的郁喆……一系列耀眼成就的背后,凝聚着建校以来三位校长及全体罗外人的智慧和力量。
从无到有
六年实现跨越式新发展
回望历史,最难莫过创校时。年暑假,临近新校开学,课桌椅却没到位,只能临时借用其他两所学校的教室上课,这就是罗外高中部和初中部的雏型。更令人焦急的是,开学在即,还没招到1名学生……
罗外的拓荒者们,怀着强烈的事业心和使命感,在首任校长陈汉刚的带领下,反复上门动员附近片区的家长与孩子;教师没有配齐,大家就超负荷工作;教辅人员不足,老师们就自学油印技术,为学生印制讲义资料;没有场地做操,师生赶在借址校区的学生上学前做完早操……一路披荆斩棘,罗湖外语学校终于从艰难中发展起来,首批名学生也在“一园两校”“一校两地”的学习环境中,度过了无比难忘的青春岁月。
经过6年发展,“罗外大厦”终于搭就。德育方面,学校以“组织管理自治,行为活动自主,人格考场自律,责任担当自为”的“四自德育”温馨育人;教师培养方面,通过“三专一赛”系列校本培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在教育教学方面,突出外语特色,从环境布置、课程开设、授课方式、教材编取、外教遴选、社团活动、学科渗透、英语科研、双语教学等多个方面,开展多姿多彩的英语教学活动。这些彰显教育时代发展的有力举措,为罗外的未来夯实了基础。罗外人正是凭借这种拓荒精神,使学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短短6年内便实现了超常规的跨越式发展。
屡创辉煌
八年勇攀办学新高峰
随后的8年,在时任校长袁良平的带领下,罗外屡创辉煌,进入了高速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学校以创建“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和深化课程改革为契机,不断改善校园文化环境,营造健康和谐的人际氛围,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
学校继续大力推行“四自德育”,积极开展“ICAN”全员育人和同伴互助活动,成立40多个社团,搭建学生阳光成长平台,涌现出一批成为校园道德标杆的阳光少年。其中“见义勇为好少年”詹育生、周天成、罗炜、洪泽悦,开在校学生两次受到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和见义勇为基金会表彰的先河。
学校强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构建“学本课堂”和多元发展课程,通过“五步互动”“三单两环节”等举措,实施英语分层流动教学和富有校本特色的语文阅读教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逐渐形成“音体美媒,四翼齐飞”的课改特色,并先后5次主办、承办市、区课改现场展示会,吸引全国各地的教育考察团造访“取经”。
罗外作为一所外语特色学校,在充分发挥英语优势的基础上,增设西班牙语、法语、意大利语、德语等小语种课程。同时,持续优化英语文化氛围,创办校园世博会、英语配音大赛、“五月花英语戏剧节”等特色外语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罗外拓宽办学视野,秉承“激发学生潜能,促进多元发展,让每个学生都成才”的教育理念,领全国之先,创立传媒科组,拓展出编导、文化管理、媒体创意、数字媒体、摄影、表演、导演、播音主持等八大专业课程,着力培养传媒艺术生,为学子开辟更加宽广的升学通道。
在这一时期,罗外还形成独树一帜的“一等奖现象”并延续至今:师生在市级以上的各类比赛中获得一等奖达数百项之多,其中获得全国性教育教学一等奖的就超过70人次。罗外短期内取得的这些显著成绩,被深圳教育界誉为“值得研究的‘罗外现象’”。
超越自我
“各美其美”开创育人新模式
未来的罗外如何更创辉煌?现任罗外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总校长宁革早有清晰规划:“罗外将蝶变成一所为不同生命个体美好生长赋能的现代学校,这与学校‘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的办学理念一脉相承。”
尊重个体差异,为生命美好生长赋能
“为不同生命个体美好生长赋能”,短短13个字,内涵却很丰富。作为专家型校长,宁革一直倡导要尊重生命个体的差异性,实施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即适性教育。“学生青春时期最美好的三年在罗外度过,我们不能耽误孩子们的黄金发展期,不能辜负每一个家庭的期待,更不能违背自己的职业操守和准则。所以,我们尤其重视孩子的体验感,把他们人生最美好的记忆留在这里。”
目标明确,如何实现?罗外给出了斩钉截铁的回答:由适配而赋能!适配包括空间环境、技术支持、校园文化、课程体系、教学组织方式、家校合作等多个维度。赋能则包含两个维度,第一个维度是培养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第二个维度是赋予学生激情和正能量,唤醒他们强劲的内驱力和愿望。在宁革看来,一个既能仰望星空又能脚踏实地的人,一定是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这些维度都很美好,但最后都要聚焦到孩子的成长上。”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当下,不变就会被淘汰,所以这些年罗外一直在革新、蝶变。当然,他们不是为了变而变,更不是推倒重来,而是在尊重教育教学规律的基础上不断与时俱进。它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顺应学生的发展,让学生更好地成长。
罗锐邦,罗外届毕业生,他大学期间的论文两度登上国际顶尖科学期刊《自然》,并于年入选《福布斯》杂志“30位30岁以下亚洲人物榜单”;邵牧童,罗外届毕业生,郎朗工作室优秀学员,因超凡的音乐天赋和罗外在文化课上的因材施教,以非专业身份被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破格录取;郁喆,罗外届毕业生,罗外—华大基因创新实践项目“高度耐盐新菌种”研究者之一,如今,已进入英国伯明翰大学攻读生物工程;高劢,罗外高二年级学生,在今年中国成都—国际网球青少年(U18)世界巡回赛中,打进双打前四强……
上述学子,都是在罗外适性教育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杰出代表。一旦发现好苗子,在学生认准方向、家长同意的情况下,学校会给学生提供量身定制的平台、渠道,以实现个性化成长。现行评价体系之下,学校当然需要重视学生的成绩,但教育不能只追求分数,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特长和潜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特长和潜能,是罗外办学最鲜明的特色。
“每个生命都有光华和潜能,显示着各美其美;教育的要旨在于激发光华和潜能,达致美人之美。”这是宁革对罗外办学理念的解读。
拓宽课程体系,以项目式学习培养复合型人才
罗外现有课程分为两大类:国家课程和拓展性课程。拓展性课程以项目式学习为主,又细分为人文艺术类、体育项目类、科技类、生物医学类、手工操作类等。这两类课程相互交融、互不矛盾。培养面向未来的创造性人才,基础知识很重要,但又不能止步于此。
高中生的关键能力不是重复记忆、反复操练,而是要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评价能力、批判思维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所以,罗外鼓励学生发展各类社团,与多个实践基地合作,开展项目式学习拓展课,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点燃学习内驱力,养成坚毅品格。
年底,罗外学生郑雅丹、陈炳楠、王晓亮、林兆亨的小课题《金钱草对膀胱癌细胞生长的影响》获深圳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实践活动一等奖。“以金钱草对膀胱癌细胞生长为研究项目,学生们跟着专家、学者、企业一起,在探索未知世界过程中培养科研思维、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宁革说,“有了兴趣和激情,孩子一定会走得很远。”
在罗外,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为了最大限度激活学生潜能和内驱力,早在年,罗外就开始筹设生涯规划教育,先是派出德育团队赴华南师大附中取经,再组织专职心理老师参加生涯规划师的培训。
经过一年的探索,罗外生涯规划课题于年正式启动。深圳市中小学生涯教育项目总负责人闻佳鑫博士对此高度评价:“课题的实施效果超出预期。”同年,罗外正式引入北森CAREERSKY高中生涯发展测评系统,以科学方法引导学生,继而让他们做出适合自己的生涯规划。
罗外心语室丰富心理健康课程体系,每周一课时开展《学生发展指导课程》,实现了生涯规划进课堂。罗外生涯规划课主要分为五个模块:高中适应、自我认知、社会认知、自我规划与管理和心理品质提升,佐之以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帮助学生培养生涯决策能力,更好地适应多元发展。
生涯规划不是孤立的课题,而是要跟学校的各项活动结合、协同发展,学习空间也不只局限在校园内,更应该拓展到校外的各种实践场。为此,罗外先后邀请各行各业专家团队走进校园,如天文专家、历史学家、知名教授、高校博导等,开拓同学们的视野。同时,学校挖掘和整合社会资源,与华大基因、国家兰科中心、仙湖植物园、医院等签订长期合作协议,“联英引智”,聘请校外导师,为学生打造“创新梦工场”,让学生“走出去”,获得更丰富的生命体验。
先学后教“翻转课堂”,以信息化助推课堂革命
罗外清楚地意识到,无论是集体授课还是项目式学习,教师都必须从知识的讲授者变为学习的组织者、促成者和引导者,从而达到“教学相长”。
传统物理课“力的概念”,教师惯于采取讲授的方式。但是在罗外,陈文捷老师用3天时间制做了3分钟的微课。里面既有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也提炼、归纳、总结背后共同的规律,还体现了从具体到一般的哲学思维,从另一个角度体现了物理之美。
从此,陈老师的教学语言更加精准、课堂组织更具成效。学校的一批年轻教师也通过这种方式快速成长。当越来越多的精品微课在科组分享时,老教师又提出新点子,“微课这么好,最好让学生课前预习,学在教前。”如此一来,课堂顺其自然翻转了,学生由被动地听讲转变为主动地学习。
作为深圳首批“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罗外始终担任教育信息化的引领者。年,罗外成为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学校,年11月跻身全国首批“中国未来学校创新联盟”示范校,年4月成为深圳市“八大综合素养”之“信息素养”试点校,同年5月获评深圳市第三批中小学“智慧校园”示范校……目前,“互联网+学本课堂”是罗外借助信息化推动课堂革命的最新探索,也是罗外落实“各美其美、美人之美”办学理念的又一具体实施路径。
以大数据助力学生学习,以信息化助推课堂革命。对学生来说,哪怕是同一个学科、同一个课堂,都有不同的学习方式与学习策略,如何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是罗外始终在探索的问题,“互联网+学本课堂”应运而生。
宁革校长举了两个例子。英语学习中,单词是必过关,高考要求掌握个单词,罗外在此基础上增加到个。传统教学,老师很难精准跟进每位同学单词掌握情况,但通过相应APP进行人机交互,大数据可以定制化推送单词,已熟练的单词直接通过,不熟悉的词汇反复推送。教师还可以开启“游戏模式”,进行“词汇PK大赛”“记忆大师比拼”,将枯燥无味的单词背诵转化成趣味竞赛。数学学习中,学生通过平板电脑答题,数据即时生成,教师可以重点讲解错误率最高的题目,从而提高课堂效率。随堂测试之后,教师还可以将“评讲微课”推送到平板中,学生可以针对性地选取微课解决自己的问题。
罗外高二年级级长张志峰用“颠覆性变化”来形容“互联网+学本课堂”所产生的效应。“以前课堂都是老师讲、学生听,现在自主性与互动性都大大增强,师生之间结成了跨越时空的学习共同体。”数学教师利琪敏也深表认同,“互联网+学本课堂”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堂教学更轻松,效率却更高!”
“互联网+学本课堂”,不仅用技术改变了学习方式,丰富了课程资源,教师的专业素养也得到很大提升,这是一个立体全方位的进步,也与罗湖教改中“课堂革命”的要求高度契合。
绘制全新校园蓝图叠加未来空间与软性力量
今年4月,广东新高考方案公布,采取“3+1+2”模式。在此模式下,走班制对学校的硬件、软件和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不过,这对罗外而言,不是难题。该校的艺术课程、体育课程多年前就已尝试“走班制”,因此实施起来并不困难。“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在现有资源基础上实现更合理、更科学的配置,正在推进中的新校区将打造学科功能教室,在空间上为走班制提供最大的保障。”宁革介绍。
未来,罗外希望打造一所全新校园,使其兼具全球视野的顶尖设计,叠加未来空间与软性力量。例如:为适应新教学模式的需求,学校将打造多元化的教室形态,既有常规大教室,也有学科功能教室。两种教室同处一层、分散两侧,中间通过走廊相连。学生在大教室上完必修科目后,可来到走廊另一侧的功能教室,上选修科目。
令人眼前一亮的是,学科功能室面向大教室的那一面“墙”,是用书柜和书本构成的“文化之墙”,走廊化身阅读长廊,傍晚夕阳透过书柜,洒下一缕缕余晖,学生晚饭后在这里漫步、阅读,诗意地栖居在校园之中。
“不同学生对学习环境的要求也不同,有些人喜欢安静,有些人喜欢讨论,有些人喜欢聆听。空间上我们主张动静分区,既照顾到不同学习风格,又兼具科学性和人文关怀。”宁革表示。
此外,新校区的常规教室可划分出三个空间区域,分别满足集体授课、小组讨论和独立学习的需要。班级集体授课的区域,课桌整齐有序,为教师和学生提供舒适的教学环境;而用可移动隔板隔开的小组学习区域,则有更自由的桌椅摆放,为小组学习提供更个性化的布置。“未来教育要求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学生和设备之间有更多互动,这些互动都可以通过未来教室实现。”宁革称。
罗外未来的校园是“多馆合一”,校内有博物馆、美术馆、音乐馆、体育馆、学术馆、科技馆、综合体验馆……这样一个开放的未来学校,可以通过5G汇聚全球资源,比如把故宫博物院、大英博物馆的资源引进来,比如与专业的机构合作运营美术馆、音乐馆,等等。在宁革看来,通过开放汇聚各方资源,同时又能辐射社区,实现学校对社区文化的引领和推动,共同培养具有高阶思维、坚毅品质和家国情怀的人,这样的学校才能真正体现深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高度和担当。
撰文:叶淑萍徐博范盈盈摄影:朱洪波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1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