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商丘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公布了关于《森林商丘生态建设规划(-年)》(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征集公告,公告中提到了《森林商丘生态建设规划(-年)》,规划基准年为年,规划期为-年,前期为-年,后期为-年,展望到年。
规划目标
一、总体目标
森林商丘,林茂粮丰。根据商丘市区域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林业在生态建设和粮食安全中的基础作用,扩总量、提质量、调结构、增效益,打造绿量适宜、布局均匀、网络完备、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稳定高效的生态系统,构筑完备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实现“森林六化”,林茂粮丰,建成现代平原林业示范区,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平原样板。为扛稳粮食安全重任,促进乡村振兴,保障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生态支撑。
到年,全市完成造林.万亩,其中,新造林97.万亩、更新25.万亩、改培9.万亩,森林覆盖率增长3.96个百分点、达到20.71%,森林蓄积量达到.36万立方米,活立木蓄积量达到.96万立方米,如期实现森林商丘的建设目标,确保商丘市在全省乃至全国平原林业的领先地位。
二、前期目标(-年)
“五年增绿城镇乡村”:全市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态系统稳定性显著增强,人居生态质量明显提升,农业防护能力显著提升,初步打造“林木繁茂,生态良好,粮食丰产,环境优美”的生态景象。其主要目标是:
——完成造林93.万亩,其中新造林面积71.万亩、更新17.万亩、改培4.万亩。森林抚育60.万亩。森林覆盖率增长2.93个百分点、达到19.68%;森林蓄积量达到.52万立方米,活立木蓄积量达到.93万立方米;
——湿地面积达到29.万亩,湿地保护率稳定在50%以上;
——林下种养面积达到79.36万亩;
——可治理沙化土地治理面积7.19万亩,治理率达到99.6%;
——国家森林城市新建1个(含县及县级市),省级森林城市新建5个;新建森林乡村个;
——发展优质林果22.60万亩;
——中幼林抚育面积36.万亩,其中,新造林抚育面积23.亩;
——平原农田林网控制率达到96%,廊道绿化率达到95%;
——混交林占比30%以上,杨树面积调整到70%以下;
——森林生态服务价值达到.亿元/年;
——森林植被碳储量达到.15万吨。
三、后期目标(-年)
“十年建成森林商丘”:森林质量持续提高,农田生态防护体系进一步完善,生态功能显著提升,湿地功能恢复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持续增强,达到天蓝、地绿、水净、林茂、粮丰的森林商丘目标。
——后五年完成造林39.万亩,其中新造林26.万亩、更新7.万亩、改培5.万亩,全市所有宜林地得到绿化;森林覆盖率达到20.71%,提高1.个百分点;森林蓄积量达到.36万立方米;活立木蓄积量达.96万立方米。
——林下种养面积达到.万亩;
——湿地面积达到40.6万亩,湿地保护率稳定在50%以上;
——可治理沙化土地治理面积5.41万亩,治理率达到并稳定在%;
——国家森林城市新建2个,省级森林城市新建2个;新建森林乡村个;
——发展优质林果14.08万亩;
——中幼林抚育面积24.82万亩,其中,新造林抚育面积15.29万亩;
——平原农田林网控制率稳定在96%以上,廊道绿化率稳定在95%以上;
——混交林占比32%以上,杨树面积控制在65%以下;
——森林生态服务价值达到.68亿元/年;
——森林植被碳储量达到.54万吨。
四、展望期目标
到年,森林覆盖率稳定在22%以上,森林蓄积量达到.4万立方米,建成健康稳定优质高效的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生态状况整体步入良性循环,基本满足区域生态保护、绿色经济发展的需求。
商丘市森林资源分布图总体目标
在全市主体功能区和国土生态安全战略框架下,根据商丘市城乡总体规划、商丘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森林河南生态建设规划(-年)、商丘市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林业生态市建设规划等,综合考虑林业发展条件、发展需求等因素,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要求,优化林业生产力布局,以森林为主体,系统配置森林、湿地、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等生态空间,统筹推进森林、湿地、流域、农田、城市五大生态系统建设,着力构建“一带一网两环五区多廊道”的总体布局。
“一带”即黄河故道生态林带;“一网”即农田防护林网络;“两环”即商丘中心城区环城林带和县(市、区)环城林带闭合圈;“五区”即城区、镇区、景区、库区、产业集聚区绿化;“多廊道”即高铁、普铁、高速、国道、省道、县道、重要河流生态廊道建设。
商丘市年卫星影像图各县(市、区)建设特色与重点
城乡一体化示范区
商丘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是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位于商丘市区东部,总面积约平方公里,东连虞城,西接商丘市中心城区,北临山东菏泽,南临周口、安徽亳州。示范区交通优势明显,京九铁路、陇海铁路,国道、国道,连霍高速、济广高速,郑徐高铁、商合杭高铁在辖区内交汇,形成黄金交通米子架。
近年来,示范区通过实施日月湖和应天公园等林业生态建设提升工程,努力打造生态宜居森林城市,示范区现有日月湖生态旅游景区0亩等,森林覆盖率15%,建成公里绿色廊道,特别是70公里的贾寨镇乡道农田防护林、27公里的环城高速防护林带,改善了我区人居环境和生活质量。
(一)日月河工程
日月河项目位于示范区辖区南部,毗邻睢阳南路及黄海大道,北接日月湖、西连蔡河、东进包河,交通位置优越。日月河河道全长7.2公里,包括南北向河道、东西向河道和宋湖湿地,其中南北向河道长3.3公里,东西向河道长3.9公里,总占地面积亩,总投资约6.7亿元。该项目在建设中充分融入了海绵城市、湿地净化、运动健身的新理念,形成了集退水调水、农田灌溉、防洪抗洪、观光旅游为一体的重要生态水利工程和复合型城市公园景观走廊。
日月河工程河道总面积约亩,南北向河道红线宽度约米,东西向河道红线宽度约米,包括河道开挖、跨河桥梁及水坝建设、沿河防护(洪)堤塑造、微地形填筑等工程内容,沿线跨越河道新建桥梁12座,新建水坝3座。
日月河景观绿化总面积约亩,南北向景观绿化面积约亩,东西向景观绿化面积约亩,包括银杏、桂花、大叶女贞、雪松等乔灌木栽植共棵,月季、常夏石竹、石楠等绿篱、球类植物、地被栽植面积共亩,新建各类园区小广场56个、公厕及水、电各类配房16座,新建游园步道和健身步道长8公里、滨河路工程长13公里。
(二)运河公园工程
运河公园项目位于长江路以南、京九铁路以东、东沙河以西、运河路以北区域,占地面积平方米(.8亩),运河以北绿地面积约15.4万平方米,运河以南绿化面积24.3万平方米,河道东西跨度约2.5千米,南北最宽处约米,最窄处米,河道均宽约50米。项目总投资万元。
该项目以水为核心,以“绿隐长堤,锦绣运河”为设计主题,运用海绵城市、河道生态治理的先进理念,修复商丘大运河的生态系统,河岸上设计有主入口广场、水韵荷风、特色景点、康林阵彩、春华秋实、浪漫香溪、生态林海、绿堤春晓、中华园、多彩苗圃、湿地风情园等十个特色景观节点。
(三)廊道森林绿化工程
1.建设范围:明清黄河故道、连霍高速、济广高速、郑徐高铁、日月河、民商虞干渠、包河、东沙河两侧绿化,中心城区环城绿化、国道、省道、乡道绿化。
2.建设内容:通过新建和更新,实行常绿与落叶搭配,乔木和灌木相结合,多林种、多树种混交,提高混交林比例,提升绿化档次,实现廊道绿化向彩化美化升级,达到廊道森林化。明清黄河故道、连霍高速、济广高速、郑徐高铁每侧造林宽度米以上,日月河、民商虞干渠、包河、东沙河每侧造林宽度50米以上,其它国道、省道每侧宽度50米以上,县乡道每侧造林宽度10米以上,其它廊道每侧酌情增加造林宽度,达不到建设标准的升级改造。
3.建设任务:新造林2.万亩,更新0.万亩,合计3.万亩(-)。
(四)农田林网化工程
1.建设范围:按照农田林网化的标准,以“百千万”农田防护林,防风固沙林为重点,以沟河路渠绿化为依托,完善农田防护林体系。
2.建设内容:通过树种结构调整,增加树种多样性,每个乡镇突出2-3个乡土树种,1-2个经济林树种,进一步提高平原绿化水平,提高农田粮食生产能力。
3.建设任务:-新造面积1.48万亩,更新0.46万亩,-新造面积0.06万亩,更新面积1.02万亩。。
(五)城镇园林化工程
1.建设范围:重点在示范区建成区范围内实施城市空间立体绿化工作。现有的城市主次干道、街巷道路沿线有条件的围墙、建筑墙体、挡土墙、围栏、灯柱以及各类桥涵、桥墩均应按照要求做好垂直绿化。城市主次干道沿线单位的实体围墙,均要改建为通透栏杆,栏杆内应按景观要求做好美化工作。城市建成区内的公厕、垃圾中转站、公园绿地配套建筑等公用设施建筑应按要求做好垂直绿化和屋顶绿化。
2.建设内容:充分利用屋顶、挡墙、桥梁、护坡、阳台、窗台、门庭、花架、棚架、廊、柱、栅栏等各种建筑(构筑)设施进行立体绿化,既可地面栽植,也可空中垂吊、屋顶栽植,常见方式有垂直绿化、棚架绿化、护坡绿化、阳台绿化、屋顶绿化等。
3.建设任务:全面推进本区立体绿化工作,努力拓展城市绿化空间,降低建筑能耗,提高绿化覆盖率和绿视率,完善生态环境建设。年底,建成区要完成年度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目标责任书中签订的立体绿化建设任务;从年开始,建成区立体绿化建设面积每年按不低于上一年度10%的比例递增;至年,立体绿化面积应不低于城市建成区面积的10%。
(六)森林乡村工程
深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积极落实省民生重点实事,千村示范,万村整治。以建设森林乡村为契机,持续推进示范区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商丘市年NDVI图梁园区
梁园区是河南省商丘市市辖区,位于商丘市中心北部、黄河故道南岸。地处华北平原,主要为黄河冲击平原地区,北部有黄河故道湿地,平原面积占全区总面积98%,河湖湿地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2%。梁园区共辖8个街道、4个镇、4个乡。梁园区人口为62.58万人(不含商丘市一体化示范区),行政区划面积平方公里。与林业关系发展密切的土壤有褐土、黄褐土、潮土、风沙土等,土壤分布具有明显区域性、地带性的特点。风沙土壤以风沙土为主,一般农区以潮土为主。
梁园区现有林地面积23.97万亩,活立木蓄积量98.82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18.01%,建有公里绿色廊道,特别是40公里的黄河故堤防护林、37公里的黄河故道防护林、23.5公里的民商虞干渠防护林带、共计50公里的商周、商登、济广、连霍等数条高速防护林带,犹如四道天然屏障,保护着故道以南60多万亩农田和大堤以北25万亩沙化土地的增产增收,改善了我区人居环境和生活质量。
尤其是我市“创森”工作开展以来,梁园区各项“创森”总投资20.41亿元,其中城郊投资达6.4亿元,完善造林5万多亩,高速公路两侧造林多亩,重点实施了济广、商周、连霍、商登四条高速廊道建设;景观工程造林1.5万亩,通过点、线、面结合,重点突出了地域特色;打造“创森”亮点,营造了黄河故道防护林、水源地涵养林、特色经济林、森林公园景观林等具有地方特色景观林;全区农田林网完善造林1.7万亩,黄河故道沙区林网网格面积控制在亩以内,一般农田区林网网格面积控制在-亩之间,农田林网控制率达到97.3%以上,道路林木绿化率达到94%以上,水岸林木绿化率达到91.2%以上。
(一)廊道森林绿化工程
1.建设范围:明清黄河故道、连霍高速、环城高速、郑徐高铁、民商虞干渠、包河、东沙河两侧绿化,中心城区环城绿化。
2.建设内容:通过新建和更新,实行常绿与落叶搭配,乔木和灌木相结合,多林种、多树种混交,提高混交林比例,提升绿化档次,实现廊道绿化向彩化美化升级,达到廊道森林化。明清黄河故道、连霍高速、环城高速、郑徐高铁每侧造林宽度米以上,凯北路、民商虞干渠、包河、东沙河每侧造林宽度50米以上,其它国道、省道每侧宽度50米以上,县道每侧造林宽度30米以上,其它廊道达不到建设标准的进行升级改造,每侧酌情增加造林宽度。
3.建设任务:规划造林0.65万亩(其中新造林0.15万亩,更新造林0.5万亩)。
(二)农田林网化工程
1.建设范围:按照农田林网化的标准,以“百千万”农田防护林,防风固沙林为重点,以沟河路渠绿化为依托,完善农田防护林体系。
2.建设内容:通过树种结构调整,增加树种多样性,每个乡镇突出2-3个乡土树种,1-2个经济林树种,进一步提高平原绿化水平,提高农田粮食生产能力。
3.建设任务:-年新造面积0.2万亩,更新0.14万亩,-年新造面积0.05万亩,更新0.万亩。
(三)城镇园林化工程
1.建设范围:城区园林化着力建设城市森林公园、郊野公园、城区片林,把城区适宜绿化的地方都绿起来。镇区园林化根据各乡(镇)总体规划,着力推进乡(镇)驻地绿化建设。
2.建设内容:按照“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生态理念,巩固“创森”成果。各乡(镇)集镇区做到四季常青、三季有花,米建一街头绿地,每个绿地面积不低于2亩,至少建一个不少于15亩的主题公园,经过集镇区河道每侧建设不低于20米宽的带状绿地公园。
3.建设任务:城区主要抓好13个公园绿地的新建续建任务。镇区主要抓好每个乡镇不少于15亩的公园绿地,抓好示范段绿地建设。
(四)乡村林果化工程
1.建设范围:加快发展优质林果产业,进一步扩大优质林果种植面积,按照“一乡一品”塑造乡镇特色。
2.建设内容:重点抓好刘口镇小杂果基地建设,孙福集乡杜仲、水池铺乡和观堂镇苹果、王楼乡和谢集镇桃树、双八镇葡萄及石榴等优质经济林基地建设,提高林果生产能力。实施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苗木花卉和林下经济。
3.建设任务:木本粮油0.3万亩,特色经济林2.14万亩,合计2.44万亩。
(五)庭院花园化工程
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提高农村人居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大力开展农村“四旁”绿化,发展庭院经济,推进林果树种进村、进户,引导农民种花种草,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六)实施林区智慧化工程
抓好国有林场智慧林业试点建设。尽快建成一体化管理的智慧型、智能化林业资源管理系统、野生动植物保护系统、森林防火系统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系统,及时掌握生物多样性现状及动态变化情况。
商丘市区位分析图睢阳区
睢阳区地处豫东平原,北和梁园区相邻,东接虞城县,南和柘城、鹿邑、安微毫州市接壤。位于东经°20′-°47′与北纬34°04′-34°26′之间,全区南北长约39公里,东西宽约38.2公里,总土地面积万亩,总耕地面积98万亩,仍是农业大区,农田林网是我区的优势。
“一区”即城区绿化。按照“以绿荫城”的理念全面提升城区绿化、美化水平。调整优化树种结构,筛选适应性强的乡土树种、珍贵树种、长寿树种、多功能树种和吸附灰尘、减轻雾霾、减少噪声、净化空气能力强的树种建设城区森林和围城森林。增加常绿树种、针叶树种比例,实现城市四季常青、三季花开。加强大型公共建筑物立体绿化、屋顶绿化和垂直绿化,增加绿量和空间占有率。优化城市森林结构,建设城区绿色生活圈、环城森林生态防护圈、城市外围森林屏障带,形成“让森林拥抱城市,让森林走进城市”的城市生态格局。一是重点做好蔡河、忠民河、运河、古宋河等6条内河绿化,形成群众娱乐、休闲的多条绿色长廊。二是城区所有道路完成高标准绿化。三是按照米见绿,米进公园的要求,打造多处便民公园和街头绿地。四是围绕古城景区,打造集旅游、观赏、休闲为一体的景观林带建设。
“一网”即农田防护林网络。围绕“百千万”农田建设和沙荒地造林,坚持点、片、带结合,营造高大乔木为主的农田防护林,推进农村“四旁植树”、沟河路渠绿化,构建“沟相连、路相通、田成方、林成网”的农田防护林网络。
“两带”即环城高速和中亚大道防护林带。按照多林种、多树种混交,落叶树、常绿树搭配,美化彩化结合的要求,以环城高速公路和工业大道为框架,按照高速每侧林带宽度不低于米,建设城市防护林带。
“六园”即商都湿地公园、华商湿地公园、隋唐运河遗址公园、南海党建公园、两河湾湿地公园、古城湿地公园。加强城郊森林、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建设,打造绿树成林、河流湖泊互联互通的景观,加快形成与城市地位相匹配、与城区空间结构相衔接、与现代产业结构相融合、与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期盼相适应的生态保障体系,大幅度增加蓝绿空间,优化林种树种结构,提升森林质量,打造城市的“绿芯”。促进天蓝、地绿、水清、景美的城区建设。
“十廊道”即大沙河、扬大河、清水河、古宋河、商周运河等五河及国道、、省道、商柘路、商鹿路等五路的生态廊道建设。依托我区的交通与河流基础,重点完成五河五路廊道建设工作。打造纵横交错、绿化层次丰富、有宽度有厚度有规模的经济、生态、景观一体化走廊。
“多节点”围绕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全域旅游。全区每个乡镇办事处打造1个国家级、2个省级、多个市(区)级森林乡村建设工作。重点做好勒马枣冢庙、高辛潘庙、帝喾陵、微子祠等传统文化村落、历史文化遗迹生态绿化工作。同时,根据各乡镇办事处围村林的更新改造情况,努力打造一乡一品、一村一品,具有我区特色的、优质高效的经济林生产基地,建设一批生态园、采摘园。发展我区乡村游,促进农民增收、拓宽就业渠道、实现精准扶贫,实现生态保护脱贫和林业产业扶贫。
规划总体布局图永城市
永城市位于河南省的最东部,介于北纬33°42′至34°18′、东经°58′至°39′之间。东临安徽省的肖县、濉溪县,西靠河南省夏邑县,南与安徽省涡阳县、亳州市接壤,北接砀山县。以西城区为中心,呈放射状,有永商、永夏、永李、永亳、永徐、永涡、永宿、永淮八条主干公路;连霍高速、永登高速、济祁高速、郑徐高铁、国道、郑永省道贯穿全境;永青运煤铁路始于永城;永城市是国家能源基地之一,地下煤炭储量50亿吨,境内现有永煤集团、神火集团两大企业,年产值均在百亿元以上,为全国五百强企业;改革开放40余年,永城市打造并拥有“汉兴之地、能源之都、面粉之城、生态之市、长寿之乡”五张城市名片,相继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市、全国文明城、国家园林城、国家卫生城、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绿化模范县等一系列“国字号”荣誉,连续10年跨入全国百强县(市)行列。
林业资源丰富。永城市植被为天然次生植被或人工植被,野生动植物资源较少。我市有真菌5科30种、苔藓植物26科61种、蕨类植物1科2种、种子植物65科种、栽培植物科属种;野生动物有两栖动物3科5种、爬行动物5科6种、兽类6科16种;鸟类有44科种。野生动物中,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10科45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科8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7科37种、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7科8种。永城市无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一)芒砀山绿化工程。芒砀山群属皖北丘陵延伸地带的剥蚀残丘,位于永城市东北35公里的芒山镇、条河镇境内,共有芒砀山、保安山、鱼山等大小11座山头,海拔在34—.8米之间,一般坡度在35度左右。山群全部属于国有芒山林场,面积7余亩,其中,省级公益林亩。—年期间将重点服务于景区建设,加大芒砀山绿化力度,改善林区生产、生活条件,提升芒砀山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组织人员对山区绿化情况实行拉网式排查,对境内大小11个山头存在的问题明确责任人和整改时限,力争全部履绿。
(二)农田防护林工程。统筹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对全市平原农区生产道路、灌溉河渠两侧绿化林带进行全面排查,统筹考虑村镇、道路、河流、沟渠、农田,综合治理风、沙、旱、涝、水土流失,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坚持“因害设防、因地制宜”原则,优化树种结构,大力发展优良乡土树种,实现农田林网标准化;以乡道、村道和三级支流作为骨干林带,两侧各栽植2行以上乔木;增加乔灌结合比例和绿化树种配置比例,提高综合防护能力。-新造农田防护林面积0.万亩,更新面积0.万亩,-新造面积0.万亩,更新面积0.8万亩.
(三)廊道绿化工程。坚持“有路必有树、有路必是林荫路”原则,按照“一路一景、立体配置、三季花开、四季常绿”建设标准,加快推进郑徐高铁、连霍高速、济祁高速、连霍高速、苗太线、永芒路、高吕路等绿化工程,高速、高铁每侧绿化宽度米,县乡道每侧绿化宽度50米。高铁沿线绿化选择不影响铁路线路安全和行车瞭望的亚乔木树种;高速公路沿线绿化混交林比例不低于70%,乡土树种不低于60%,常绿树种不低于30%,栽植株行距不低于3×3米,不允许林苗一体化栽植;新绿化廊道树种栽植大规格苗木,米径4—10厘米、干高3米以上,不用截干苗木。—年完成造林3.2万亩。其中,新造林2.4万亩、更新造林0.8万亩。
(四)城市绿化工程。强力实施城市廊道绿化、水系绿化、湿地建设和节点游园建设,在米见绿、米见园的基础上,—年着力打造一条长5.5公里的滨河景观带,完成占地面积2万余平方米的教育园A区体育公园、建设路东段总长余米新建道路绿化工程以及占地5万多平方米的中央公园和振兴路水系绿化建设。
(五)村镇绿化工程。围绕城镇社区建设,以社区周围、公共场所、内部道路和宅旁为重点进行组团式、立体化绿化、美化,以乔灌为主,乔灌草藤相结合,大力发展果树等经济林,提高常绿树和花卉配置比例,切实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按照城镇和居住区园林景观指标要求进行规划设计和建设管理,营造适宜居民居住和休闲的“四季常青、三季有花”的园林景观。—年完成造林2.2万亩,其中新造林1.7万亩、更新造林0.5万亩。
(六)庭院花园化工程。结合文明城市创建和农村环境整治,在市乡镇两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园林单位开展达标创建活动,在老旧社区改造中见缝插绿、植树补绿、破硬植绿,在农村引导群众房前屋后植树种花、美化家园,广泛开展最美公路、最美河道和森林永城、森林小镇、森林乡村创建活动。年达到省级森林城市标准,至少建成森林小镇1个、森林乡村69个。
生态廊道工程规划图夏邑县
夏邑地处豫、鲁、苏、皖四省结合处,和永城、虞城毗邻。北依陇海,南临安徽亳州,东接江苏徐州,西连京九,是京九经济开发带的黄金枢纽—商丘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森林河南建设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夏邑县的造林绿化工作以森林夏邑建设为重点,本着“突出重点、狠抓典型、以点带面、填补空档、完善林网”,全面推进抓提高、突出重点抓落实,实现城乡绿化一体化”的平原绿化总体思路。采取得力措施、突出抓了农田林网建设、村镇绿化、廊道绿化、林业产业化建设、外资造林和林业育苗等造林绿化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现有各种树木0万株,人均38株,森林覆盖率18.95%,活立木蓄积量达万立方米,木材加工企业多家,全县农田林网面积达万亩。在全县范围内实现了“农田林网化、沟河林带化、道路林荫化、用材林经济林生产基地化、城镇园林化”。在全县范围内形成了点、片、网、带相结合的综合农田防护林体系。1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授予“平原绿化高级达标先进单位”,8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授予“河南省林业生态县”荣誉称号;年被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县”;被有关单位授予国家卫生县城、园林县城、文明县城,长寿之乡等荣誉称号。
夏邑县属于平原生态涵养区。功能定位:改善生态环境,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提高生态服务功能,增强林产品供给能力。发展重点与举措:与高标准粮田工程建设相结合,加强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积极稳妥地推进农田防护林完善和提升,构建平原生态绿网。加强沙化土地治理和退化林修复。加强四旁绿化、村镇绿化、庭院绿化和森林城市、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建设。发展优质林果、林下经济、花卉苗木基地等。
廊道建设。以郑徐高速铁路,陇海铁路,连霍高速公路,省道、县道及专用道路等公路,以及四大水系一、二级支流的河流等为骨架,总长度9千米。在道路、河流两侧营造防护林带,形成连通全县的生态廊道网络。
明清黄河故道与沿黄生态保育带图虞城县
虞城林业充分利用发展林业的有关政策,结合我县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狠抓造林营林和木材加工等林业产业,通过建设“森林河南”实施生态廊道绿化、农田防护林、村镇绿化、森林抚育和改造等工程,促进了我县林业事业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全县林业用地面积41.7万亩,其中有林地40.67万亩。全县活立木株数0多万株,活立木总蓄积量.17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17.48%。近年来以丰富的林业资源为依托,全县林果加工业得到快速发展,发展木材及林产品加工企业多家。年第一产业产值14.6亿,第二产业产值达9.9亿元以上,总产值24.5亿元。持续发挥林业在我县生态、社会、经济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实现了造林、富民、提质、增效的目标,为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完成连霍高速、济广高速虞城段绿化,环城段两侧按每侧米设计,其余路段按每侧50米设计。完成郑徐高铁虞城段绿化,两侧各按50米设计。完成G、S两侧每侧50米绿化。建成村庄林果化和庭院花园化试点村48个,建成3个森林乡镇。完成优质林果7.万亩,其中新造2.万亩,改造5.01万亩、苗木花卉0.35万亩,林下经济面积达到9.3万亩,湿地保护率达到36%,周商永运河国家湿地公园试点通过国家验收。
森林城市建设工程规划图柘城县
柘城县位于商丘市西南部,总面积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万亩,下辖22个乡(镇)、办事处,个行政村,总人口万人,农业人口73万人。柘城是“中国三樱椒之乡”和“中国金刚石微粉及其制品生产加工基地”。柘城交通便利,商周路、柘鹿路、柘睢路、柘宁路、柘太路、柘郸路、S等7条省道与县、乡、村三级公路网布全县,连通八方。
目前,全县现有有林地面积30.4万亩,树木总株数2万株,活立木蓄积量万立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7.8%,村镇绿化率达40%以上,农田林网控制率达95%以上,林木绿化率达28.67%,林业年产值达10亿多元,已构建了以沟、河、渠、路廊道为骨架、农田林网为主体、片林为点缀的生态防护体系。柘城县已荣获“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单位”、“河南省平原绿化高级达标县”、“河南省林业生态县”“河南省园林城”、连续多年荣获市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单位、县政府连续多年荣获市集体二等功等荣誉称号。
(一)国土绿化行动工程
1、廊道绿化工程造林4.万亩,更新0.万亩,涉及商周高速、商周路、柘鹿路、柘睢路、柘宁路、柘太路、柘郸路、S、涡河、惠济河、废黄河、蒋河、太平沟、小沙河、永安沟以及县乡道路。
2、平原沙荒工程造林2万亩,其中新造林涉及除城关镇外的全县21个乡(镇)、办事处。
3、农田防护林工程造林1万亩,其中新造林0.5万亩,更新造林0.5万亩,涉及除城关镇外的全县21个乡(镇)、办事处。
(二)森林质量提升工程
森林抚育13.1万亩,其中中幼林抚育10.1万亩,新造林抚育3万亩,涉及除城关镇外的全县21个乡(镇)、办事处。
(三)乡村绿化美化工程
乡村绿化美化造林1万亩,其中新造林0.5万亩,更新0.5万亩,涉及全县22个乡(镇)、办事处。
(四)优质林果工程
营造优质林果7.5万亩,其中木本油料2.5万亩,特色经济林5万亩,涉及全县22个乡(镇)、办事处。
乡村绿化美化工程规划图宁陵县
宁陵县林业生态建设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全县有25万亩酥梨生产基地、26万亩花生基地、20万亩白蜡条基地、万亩葡萄基地、百里森林长廊等,形成了“南菜北果”和复合种植模式的特色生态布局,形成了集生态、防护、经济、景观于一体的生态防护屏障,近年来,宁陵县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始终把生态建设作为全县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今后也会沿着这个优势和特色发展下去,按照《森林河南生态建设规划(-)》的总体要求,尽快建成城区、近郊、村镇、道路绿化“四位一体”,经济林、生态林、景观林“三林共建”,路网、水网、农田林网“三网融合”,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三效合一”的工作格局。
(一)大规模国土绿化工程
建设范围:涉及华堡镇、张弓镇、黄岗镇、刘楼乡、城关镇、程楼乡、乔楼乡、城郊乡、赵村乡、石桥镇、阳一乡、逻岗镇、柳河镇、孔集乡等十四个乡镇和国有宁陵林场。
建设任务:规划完成造林12.万亩,其中年完成3.万亩;年完成3.万亩;年完成3.万亩;年完成0.万亩;年完成0.万亩;-年完成1.万亩。
(二)森林城市建设工程
建设内容:根据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的建设要求,依托森林资源、自然风光资源、历史人文资源和生态优势,以林业特色产业为基础,重点发展森林康养和生态观光,形成集聚复合优势度高的特色村镇,成为度假、休闲、体验、运动、养生、疗养和观光的佳境。在国有林场的场部、护林点等适宜地点,利用老旧场址、场房,建设以利用森林景观为主要目的的森林特色小镇。
建设任务:建成森林特色小镇1个,森林康养基地1个,森林乡村达到40个。
(三)乡村绿化美化工程
建设范围:涉及华堡镇、张弓镇、黄岗镇、刘楼乡、城关镇、程楼乡、乔楼乡、城郊乡、赵村乡、石桥镇、阳一乡、逻岗镇、柳河镇、孔集乡等十四个乡镇和国有宁陵林场。
建设内容: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展四旁绿化、村庄绿化、庭院绿化、街道绿化等身边增绿行动,实施房前屋后见缝插绿、村庄周围护村林,建设一批森林乡村,提升乡村宜居水平。
建设任务:规划任务0.5万亩。其中新造0.4万亩,更新0.1万亩。按年度分,前期-年完成0.4万亩,后期-年完成0.1万亩。
(四)优质林果工程
建设范围:涉及华堡镇、张弓镇、黄岗镇、刘楼乡、城关镇、程楼乡、乔楼乡、城郊乡、赵村乡、石桥镇、阳一乡、逻岗镇、柳河镇、孔集乡等十四个乡镇和国有宁陵林场。
建设内容:优化优质林果产业发展布局,因地制宜扩大优质林果种植面积。加强优质林果生产基地建设,推进产业化经营,发挥区域优势。
建设任务:规划任务2.35万亩。其中新造1.5万亩,改培0.85万亩。按年度分,年0.万亩;年0.万亩;年0.万亩;年0.万亩;年0.万亩;-年0.47万亩。
(五)森林质量提升工程
森林抚育工程
建设范围:涉及华堡镇、张弓镇、黄岗镇、刘楼乡、城关镇、程楼乡、乔楼乡、城郊乡、赵村乡、石桥镇、阳一乡、逻岗镇、柳河镇、孔集乡等十四个乡镇和国有宁陵林场。
建设内容:对郁闭度过大的中幼龄林、遭受自然灾害危害的林分、近年来新成林的有林地等,进行抚育管理。
建设任务:规划任务9.1万亩。其中,中幼林抚育2.5万亩,新造林抚育6.6万亩。
(六)林业产业融合发展工程
1、苗木花卉
建设内容:加强林木良种繁育,建设林木良种基地,提升苗圃生产能力,特别加强乡土树种的良种选育,为树种结构调整提供更多可供选择的林木良种。
建设任务:全县计划-年共发展种苗花卉1.05万亩(含留床苗)。
2、林下经济
建设范围:涉及华堡镇、张弓镇、黄岗镇、刘楼乡、城关镇、程楼乡、乔楼乡、城郊乡、赵村乡、石桥镇、阳一乡、逻岗镇、柳河镇、孔集乡等十四个乡镇和国有宁陵林场。
建设内容:按照“生态优先、因地制宜”的要求,以基地建设为载体,围绕“绿色、有机”特色,发展林下种植和林下养殖。
建设任务:规划完成林下经济产业17万亩。
(七)林业科技支撑工程
以突破制约我县林业发展的关键技术为重点,发挥林业科技创新在培育森林资源、提高森林质量、转变林业生产方式、引领林业产业发展中的作用,促进林业科学技术普及,建立满足林业生态建设需求的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完备、运行高效、支撑有力的林业科技支撑创新体系,提高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和科技成果转化率。
(八)保障能力提升工程
强化森林安全保护,加强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推进“互联网+”林业信息化平台、国有林场基础设施、林业基层站所、森林公安、林业综合调查监测与评估体系、人才队伍和林业职业教育体系等建设。
森林与湿地资源保护工程规划图睢县
目前,全县有林地面积达23.52万亩,四旁树总株数达.6万株(墩),活立木蓄积量90万立方米,农田林网与农林间作控制率达95%以上,义务植树尽责率达95%以上,沟河路渠、城镇和村庄得到了绿化和美化,加强了古树名木的保护和管理,全民生态建设和保护意识增强,森林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和管理,林业年产值达5亿元以上,林木覆盖率达22.93%,获得了国家、省、市等多项先进荣誉称号。
为确保规划目标顺利实现,围绕“一核、两网、三环、四门、五园、六带、七基地、多廊道”的生态建设布局,-年主要完成以下重点任务:
“一核”,即以县城规划区为核心,以绿荫城打造城市绿芯,巩固国家园林县城、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成果;“两网”,即打造城市绿网,完善提升农田林网;“三环”,即完善提升环城路绿化,做好二环路、三环路绿化建设;“四门”,即完善提升北门绿地、东门绿地、新建南门、西门绿地;“五园”,即建成中原水城国家湿地公园、铁佛寺湖公园、利民公园、榆厢森林公园、姜营千亩植物园五大精品公园;“六带”,即做好惠济河、通惠渠、周塔河、祁河、蒋河、申家沟等六条生态保育带建设;“七基地”,即加大胡堂金果、河堤大樱桃、尤吉屯葡萄、平岗冬枣、蓼堤苹果、城郊花卉、河集育苗等七大基地建设力度;“多廊道”,即依托商登高速、阳新高速、G、S、S等各级道路及小型河流组成的生态廊道网络。
国家储备林建设工程规划图民权县
民权县位于豫东平原,境内黄河故道、郑徐高铁、连霍高速公路、陇海铁路、国道、省道横穿东西,省道、纵跨南北,与县乡道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公路网格。全县林业资源丰富,林业用地面积42万亩,活立木蓄积量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20.1%,初步形成了网、带、片、点相结合的农田综合防护林体系。近年来,民权县通过实施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等林业重点工程,累计造林15万亩,初步实现了全县有林地面积、林木蓄积量的双增长。
民权林业特色:1、申甘林带被誉为“河南塞罕坝”,获得国家级生态公园称号。2、明清黄河故道生态保育带初步完成。3、苗木花卉产业。全县苗木花卉面积2.5万亩,苗木基地主要有伯党乡苗木基地、双塔镇紫穗槐基地、民权林场苗木基地等。4、经济林基地。全县经济林面积8.2万亩,主要有野岗镇酥梨、人和镇苹果等。5、果品加工产业。主要有天明葡萄酒(8)、冷谷红葡萄酒、小乔果醋、百果仙子酒业等其他。6、林下养殖、种植。全县林下养殖、种植面积10万亩,主要有程庄镇林下食用菌基地、白云寺林场蚯蚓养殖、民权林场菜鸡养殖等。
(一)平原生态涵养区
范围:包括全县19个乡(镇、办事处)和白云寺林场。
改善生态环境,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提高生态服务功能,增强林产品供给能力。与我县高标准粮田工程建设相结合,加强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积极稳妥地推进农田防护林完善和提升,构建平原生态绿网。加强沙化土地治理。加强四旁绿化、村镇绿化、庭院绿化和森林城市、森林公园建设。发展优质林果、林下经济、花卉苗木基地等。
(二)明清黄河故道生态保育带
范围:涉及程庄镇、野岗镇、绿洲街道办事处、胡集乡、王桥镇、林七乡、老颜集乡、孙六镇、王庄寨镇。
加强沿线生态防护林建设,大力开展防沙治沙,建设森林公园。加强周边景观林建设,建设森林旅游休闲康养产业廊道。推动特色经济林、林下经济、生态旅游等一体化发展。
(三)多廊道
以郑徐高铁、陇海铁路、连霍高速公路、郑民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乡道等道路及杨河、小堤河、通惠渠等河流为骨架,在两侧营造防护林带,形成全县的生态廊道网络。
完成郑徐高铁、陇海铁路、连霍高速公路、郑民高速公路、国省道、主要河流等廊道的绿化工作。完善农田防护林建设体系。做好乡村绿化美化工作。
优质林果工程规划图产业融合发展工程规划图森林质量提升工程规划图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1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