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学习时报
设立国家植物园,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决策部署,也是我国履行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的一项重大举措。随着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的国家植物园在北京、广州揭牌,我国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进入新阶段。国家植物园体系突出迁地保护功能,和以国家公园体系为支撑的就地保护形成完美互补,共同构成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全覆盖。同时,国家植物园还承担着国家植物科学研究、资源储备、科学传播等重要功能。统筹发挥国家植物园的多种功能作用,对保护生物多样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濒危植物迁地保护基地。国家植物园由国家批准设立,不是普通的植物园,更不是公园,对植物开展迁地保护是其重点功能,包括引种、濒危植物迁地保护、建立种质资源库等。首先,迁地保护重点是针对濒危植物开展。我国作为世界上植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有高等植物3.6万余种。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活动加剧,生境破坏、过度利用、气候变化、外来物种入侵、自身繁育受限等多种因素导致许多野生植物野外生存受到严重威胁,甚至濒临灭绝。为此,国家植物园迁地保护的优先目标,是将那些生存受到威胁的稀有、特有植物种子采集带回,进行人工繁殖、栽植、研究观察和扩大繁殖,待以后条件成熟再将它们回种到野外。其次,迁地保护濒危植物要注重系统科学。对野生植物资源保护来说,就地保护是最为有效的措施,迁地保护则是挽救可能灭绝植物的最后机会。为此,国家植物园迁地保护,要以保护濒危植物遗传和重要性状多样性为关键目标,在将濒危物种从原生地迁出保护的同时,注重完整保存其种子、组织、器官、DNA等,并对濒危物种生物学特性和致濒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实现保护遗传学或保护基因组学研究基础上的科学保护,为其复壮和资源利用奠定基础。 战略植物资源储备库。国家植物园是保育濒危植物的“诺亚方舟”,也是重要的战略植物资源储备库,要通过广泛引种和系统收集,有力支撑资源植物保护和研发。一是着力实现中国植物多样性全覆盖。北京气候适宜,湿地资源丰富,适合多种气候带植物生长。北京国家植物园在已迁地保护1.5万余种植物基础上,计划收集三北地区乡土植物、北温带代表性植物及珍稀濒危植物3万种以上,注重体现野生植物的多样性、物种的类群代表性和地域代表性。与此同时,稳步推进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根据我国气候带与典型植被区划特点、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现有各类植物园综合实力等因素,科学规划国家植物园区域布局,通过整合与新建相结合,成熟一个设立一个,逐步实现我国85%以上野生本土植物、全部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种类得到迁地保护之目的。二是着力体现全球植物多样性。由于我国植物标本采集比欧美国家起步晚,国家植物园植物标本馆要实现收藏五大洲代表性植物标本万份计划,将是一个中长期过程,不能简单以速度和数量指标衡量,要通过精准采集和精准交换,逐步达成代表全球植物多样性目标。三是着力建设植物种质资源库。鉴于目前我国大豆、饲草等农产品仍依赖进口,建设植物种质资源库,既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必然选择,也是保障粮食安全的现实需要。对此,国家植物园种源库不仅要涵盖重要资源植物和濒危植物,更要覆盖未来在农业育种上有重要价值的种源,同时建立完善植物种源信息化系统,逐步实现与农作物种源信息平台互联互通。 植物科学研究中心。国家植物园是植物科学研究重要机构,高水平研究是其社会服务功能的基础。近年来,我国植物科学研究发展迅速,但一些方面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为此,国家植物园将更加注重发挥科研功能。一是不断加强植物科研力量建设。实现高效的植物迁地保护,离不开顶尖科研人才和科研平台。国家植物园拥有全国最强植物科研团队,建有若干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要坚持对国家植物园的正确定位,给予稳定支持和科研经费投入,持续加大领域内共识人才引育力度,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综合性植物科学研究机构。二是不断加强植物科学基础性研究。我国植物多样性极为丰富,但植物采集收集历史较短,很多基础性研究工作还远未做完,对很多植物物种的基本生物学特性还缺乏了解。为此,国家植物园要在系统保护类群或者复杂进化关系的植物物种基础上,深入开展物种进化、生命起源、物种种间关系和植物多样性形成机理等基础性研究,为推进并实现后发超越奠定基石。三是不断加强植物科学前沿性研究。国家植物园承担促进生态保护和绿色可持续发展国家使命,要面向生态文明建设、生物资源安全等重大需求,深入研究脆弱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模式,创新生物多样性动态监测、植被重构与生态修复、智能植物工厂等核心技术,为植物资源就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技支撑。同时,国家植物园将积极同世界各国植物园和专业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搭建国际植物科学交流分享合作平台。 高质量发展助推器。对植物资源在保护和研究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开发利用,是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将有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一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植物尤其是野生植物守护着健康稳定的生态系统。设立国家植物园,是按照就地保护、迁地保护、植物回归相结合的综合保护理念,在对濒危植物开展迁地保护基础上,通过繁殖和复壮使其有条件回归原生境,以恢复和保持生态平衡。同时,这也有利于加强绿化树种研究,为城市树种选择、园艺搭配树立样板,推动国土绿化高质量发展。二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发现和培育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植物资源往往直接带动产业发展。比如一百多年前,英国邱园对三叶橡胶的引种和研究,直接推动近代橡胶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我国西双版纳植物园也对当地经济发展发挥巨大作用。为此,国家植物园须在建好种质资源库、加强植物种源收集保护基础上,研究发掘更多高附加值的资源植物并示范推广,积极推进药材水果品种改良、园林花卉开发等,助力乡村振兴特别是特色种植业发展。与此同时,要构建和农业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协同联合机制,形成集成优势和资源互补,共同推动大农业育种,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更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三是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力量发展。只有让人们更多了解包括野生植物在内的植物物种,才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队伍。为此,国家植物园在开展保护研究的同时,要有效发挥科学传播功能,坚持将植物知识和园林文化融合展示,通过园艺植物科普展示、园林园艺技术研究及培训、植物大数据运用等方式,讲好中国植物故事,彰显中华文化和生物多样性魅力,让人们在感受万物和谐中涵养热爱自然之情,促进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力量持续健康发展。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8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