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是唐代诗人杜牧所描绘的深秋枫林美景。形容枫叶在夕晖晚照下,层林如染,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艳丽。
随着秋季的到来,栾树、银杏、枫树、槭树等多种彩叶树种纷纷开始进入变色期。无论是公园小区,还是道路街边,处处可见赤橙黄紫交织而成的秋日画卷。那么树叶究竟为什么会变色呢?难道仅仅是因为美观吗?
当然不是。我们都知道,在所有树叶中都含有一种绿色的色素——叶绿素,树木利用叶绿素能够吸收光照,通过光合作用把光照转化成能量以供应自身生长。
除叶绿素外,很多树叶中还含有叶黄素(黄色)、胡萝卜素(橙色)等其他一些色素。在气温相对较高的春天和夏天,叶绿素在叶子中的含量比其他色素要丰富得多,所以叶子呈现出叶绿素的绿色,从而看不出其他色素的颜色。
然而,叶绿素却是一种脆弱的物质,因为温度的改变很容易就会分解。而叶黄素、胡萝卜素等则较为稳定。因此到了秋季,树叶中的叶绿素因为降温而分解,绿色退去。这时候,叶黄素、胡萝卜素就有机会展露出它们的色彩了!
不过,我们上面所说的那些变黄、变橙的树种,都是所含营养还比较充足的树种,它们还可以继续吸收光照转化成能量以供应它们的生长。而变红或者变紫红的植物可就不一样了,由于它们自身所含营养不够充足,已经没有能力去吸收光照转化成能量了,此时光照中的紫外线反而会对它们造成伤害,如此它们就要通过别的办法来保护自己。于是到了秋季气温一降低,它们就会形成一种叫做“花青素”的物质,从而快点把紫外线反射出去,起到保护自己的作用。
而花青素是一种不稳定的有机物,本身没有颜色,当它遇到酸性物质时会变成红色,遇到碱性物质时会变成蓝色。而此时,花青素的含量逐渐增多,叶绿素的含量逐渐降低。在酸性的叶肉细胞中花青素就变成了红色,所以树叶也就变成了我们所能够看到的鲜红色了。
简单来说,黄色和橙色是原本就存在于叶子当中的,而红色则是在低温效果下后天形成的。一片叶子就有着如此之多的变化,大自然的奇妙永远让我们赞叹不已。
本文照片均为往年摄于北京植物园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5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