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初大清早在重庆北站走下火车,并没有预想中的扑面热浪。迅速找了一辆网约车,直奔已经预定好的位于渝中区中山三路的一家汉庭酒店。并不是刻意寻找汉庭酒店,但按照“家庭房”或“三人间”的限制条件去搜索,最后往往都会落到汉庭身上。酒店门外即有一家重庆小面店,第一次来重庆,第一顿饭自然是非小面莫属。
在重庆的第一天是自由行,准备去看看比较冷僻的南山植物园。从地图上知道,距离我们入住的酒店大约只有三四百米的牛角沱公交枢纽站就有去往南山植物园方向的公交车。没来过重庆,但对牛角沱这个地名并不陌生,小说《红岩》中,成遥就是从牛角沱码头乘船过江回家的。《红岩》是自己阅读的第一批小说之一,也是印象最深的一部,自己心目中最早的英雄就是许云峰、齐晓轩、华子良、江雪琴、成岗。
南山植物园比我想象的要远,公交车从城区出来,单是在盘山公路上就行驶了足有半个小时。南山植物园的面积很大,除了自然生长的各种树木、花卉和温室,还辟有山茶、蔷薇、樱花、梅花、兰花、盆景等专题园。因是炎炎的夏季,满山遍野难见娇艳的花朵,只有几朵荷花还在顽强地开着。温室的规模不算大,但其中盛开的知名的和不知名的奇花异卉多少弥补了夏日里游览植物园姹紫嫣红不得见的不足。林间的温度比阳光下低了有好几度,身处茂密的林荫中,甚至有冷飕飕的感觉。许多当地人在林间休息、读书、玩乐,完全把这里当成了避暑胜地。
在距离植物园正门不远处,有一座二层小楼掩映在林木中,这就是“杜月笙别墅”。这座别墅建于年,底层为石条,上层为青砖,属于比较典型的折衷主义风格。年12月至年9月,时任中国红十字副会长的杜月笙曾经在此居住,时称“杜公馆”。在重庆这段为后方医疗、教育积极奔走的时光,应该是杜月笙一生最有意义的几年。
从南山植物园出来,我们即前往解放碑,那是女士们来重庆必到的地方,妻女自然也不能例外。高楼林立的解放碑尽管热浪袭人,但灼热的阳光下依然不乏兴致勃勃的游人。街口派送的小广告都是以塑料小团扇为载体的,颇受来往游人的欢迎。广义的“解放碑”是指邹容路、民权路、民族路一带的中央商务区;狭义的“解放碑”则是指“人民解放纪念碑”。年3月,当时的国民政府曾经在“人民解放纪念碑”所在的地方建立过一座木质“精神堡垒”碑,意在表明中国人民坚决抗日的决心。为防止日军轰炸,“精神堡垒”碑被涂成了黑色。年10月,为纪念抗战胜利,在“精神堡垒”碑原址重新建造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八角形柱状“抗战胜利纪功碑”。碑下埋葬着缴获的日寇武器弹药,碑内存放着美国总统罗斯福给重庆人民的致敬信,碑身上镌刻着众多抗日阵亡将士的姓名。年10月,应重庆各界的要求,时任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的刘伯承为“抗战胜利纪功碑”重新题写碑名“人民解放纪念碑”,该座纪念碑始称“解放碑”。就像许多游历重庆的人都是从解放碑开始一样,小说《红岩》的故事也是从这里讲起的——“抗战胜利纪功碑浓黑,隐没在灰蒙蒙的雾海里,长江、嘉陵江汇合处的山城,被浓云迷雾笼罩着。”
从“解放碑”基座向东北走大约多米,就是重庆的另一处网红景点洪崖洞。来重庆之前我一直以为洪崖洞是一个历史街区,至少也是一处仿古景观。但来到洪崖洞才发现,这座外观为传统吊脚楼、长达多米、高达11层的宏伟建筑,其实是一个始于年的以餐饮、娱乐、休闲、保健、酒店和特色文化购物为核心的商业开发项目。与全国各地纷纷涌现的仿古商业街多由一条街或几条街构成不同,洪崖洞呈现给游人的是一个立体、多层的商业街市,古韵和现代气息相得益彰。单纯从性价比来说,在洪崖洞品尝重庆美食可能并不是最佳选择,但你如果想置身其中去感受那种热烈、醇厚的重庆味道却非洪崖洞莫属。从洪崖洞观景台上可以一睹近旁的千厮门大桥的风采。千厮门大桥为双层悬索桥,上层为公路,下层通行轨道交通。千厮门是重庆最古老的城门之一,年被拆除。
第二天参加了一个一日游,行程主要在重庆主城区内,大大小小共有10个景点。
从游客集散点解放碑到歌乐山,旅游大巴在绝大多数时间里都是沿着嘉陵江南岸行驶,并从磁器口古镇旁经过。过磁器口不远,即进入了歌乐山。车窗外一闪而过的一座墩状水泥构筑物,据说是当年“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的大门。路边绿化带里不时有一座座烈士雕像闪过,让人们的心情顿时凝重起来。长长的公路在山间逐渐延伸,在一个小山洼里停顿下来,这里就是昔日的白公馆监狱。从磁器口到白公馆监狱大约有5公里的距离,当年华子良的原型韩子栋以装疯为掩护,就是在这条道路上建立起了白公馆、渣滓洞两座监狱和地下党的联系,为狱中的难友传递党的消息。路边的一草一木一定不会忘记那位蓬头垢面、步履蹒跚,但意志坚定的革命者。
白公馆原为四川军阀白驹的别墅,位于歌乐山“山泉流淌,翠蔼浓浓”的半山腰,年被“军统”买下改造为监狱,一度还曾作为“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的招待所;抗战胜利后关押过汉奸,之后再度成为囚禁共产党员等重要政治犯的地方;新中国成立后,一批国民党战犯被收押于此。在白公馆非常特殊的“履历”中,以监押、残害共产党员等政治犯一段最为臭名昭著。
在进入景区的石板路中间,立有一座许建业烈士的雕像。许建业是小说《红岩》中许云峰的原型之一,长期在重庆等地从事地下工作,组织工人运动,因叛徒出卖被捕入狱,英勇就义,时年27岁。
爬上几段石阶,即来到白公馆监狱的门前。和人们印象中漆黑阴森的监狱大门不同,白公馆监狱的大门为一座涂成米黄色的八字照壁门。门楣上的石材上镌刻着“香山别墅”四个黑色大字,门联为“洛社风光闲处适;巴江云树望中收”。白公馆原来的主人白驹自诩为白居易后人,故以白居易的号“香山”来命名自己的别墅,其门联中的“洛社”也是在和白居易等“洛社”成员套近乎。看起来,即使是当年被改造成监狱时,白公馆在外观上也是保持了从前的风貌。外观上的风雅和个中的血腥,更让人感到毛骨悚然。
白公馆内的建筑比较简单,正面是一栋中西合璧的灰色歇山顶二层小楼,建筑样式与著名的遵义会议会址非常相似,这应该是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川贵一带非常流行的建筑样式。这座小楼就是当年的牢房,共产党员罗世文、车耀先、许晓轩、许建业、宋绮云、韩子栋,爱国将领杨虎城、黄显声等都曾被关押于此,并最终遇害。右手边是一座更小一些的二层小楼,建筑风格与正面的小楼相一致,这是当时特务和看守的办公用房。左手边紧靠院墙,有一株顽强生长的石榴树,据说是许晓轩烈士亲手栽种的,这是整个院子里唯一让人觉得尚存温馨的景致。望着被建筑和围墙围合的只有几百平方米院子,我仿佛看到了风雨中依然坚持跑步锻炼、时刻准备按照党的指示冲出牢狱的“疯老头”韩子栋。
在平二室男牢内陈列着一面特殊的“五星红旗”,这是罗广斌、陈然、刘国鋕等几位共产党员在听到新中国成立的喜讯后用红色被面和草纸秘密制作的。因为当时他们不知道“五星红旗”的具体样式,就凭想象制作出了这面“一颗大五角星居中,四个小五角星分居四角的”的“五星红旗”。由于白公馆监狱在解放前夕没有遭到国民党特务的火焚,这面秘藏在平二室男牢地板下的“五星红旗”被幸运地保存下来。小说《红岩》和歌剧《江姐》显然进行了艺术加工,把制作“五星红旗”的地点改在了渣滓洞的女牢里,草纸剪成的五角星也升华为一针一线的刺绣。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经过艺术家们的再创作,深陷牢狱的女共产党员们含着眼泪绣红旗的故事更具美感,也更动人心魄。在这间牢房里还陈列着一张刘国鋕烈士在西南联合大学的毕业证。刘国鋕是小说《红岩》中刘思杨的原型,出身富贵家庭,加入中国共产党,年4月和未婚妻曾紫霞(《红岩》中孙明霞的原型)同时被捕,年11月27日在歌乐山松林坡被枪杀。牢房背后的山坡上,有一个阴森可怖的山洞。这是白公馆被用作“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招待所时开凿的防空洞,后来则被改造成了刑讯室。
在白公馆东侧有一条通往山上的石阶小路,路口有指示牌显示,上面是“小萝卜头”遇害的地方。因为距离导游要求的集合时间所剩无几,我快速向山上狂奔,但只跑过了六七十个台阶已经是气喘吁吁、大汗淋漓,当得知离“小萝卜头”遇难地还有很长一段山路时,我一下子泄了气,不得不依依不舍地往回走。“小萝卜头”的大名叫宋振中,是杨虎城将军的秘书、共产党员宋绮云、徐林侠夫妇的次子,年随被捕的母亲入狱,年9月和父亲同时遇害,当时只有8岁。鉴于“小萝卜头”在狱中从事了许多为党组织、爱国志士传递消息、情报的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宋振中被认定为年龄最小的革命烈士。
白公馆和渣滓洞之间的山间公路上,旅游大巴和私家车排起了长龙,道路两边的人行道上也挤满了来来往往的游客,白公馆和渣滓洞这两个红色景点的热度完全出乎我的预料。由于车辆行驶缓慢,我们只好下车步行。路边一处凸出的平台上,竖立着一块石碑,上书“阎继明、张醒民烈士殉难处”字样。阎继明和张醒民都是跟随杨虎城将军多年的卫士,年杨虎城将军被捕时,他二人同时被捕,年11月24日被枪杀于白公馆和渣滓洞之间的公路旁。蒋介石在对“西安事变”中让其受辱的杨虎城将军狠下毒手的同时,还将杨虎城的儿子、秘书、卫士,甚至秘书未成年的孩子一律赶尽杀绝,足见其狭隘、暴虐、残忍的变态心理。
渣滓洞离公路稍远,参观者从公路边开始就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据介绍,渣滓洞原来是一座小煤窑,因所产煤炭渣多煤少而得名“渣滓洞”。在我幼年的记忆里,“渣滓洞”几乎是恐怖的代名词,等同于人间地狱。渣滓洞的面积比白公馆要大,分内外两个院落;外院较小,是特务和看守办公的区域,包括刑讯室;内院呈不规则三角形,主要建筑为斜对着的一栋二层楼房和一栋平房,楼房为男牢,平房为女牢。
在外院的粉墙上,涂着“长官看不到想不到听不到做不到的,我们要替长官看到想到听到做到”等标语和“中国国民党党员守则”,读起来总给人以怪怪的感觉。两个曾经携手向旧军阀开战、共同团结抗日的政党,在宣传文化上竟然是如此迥异。
外院和内院之间有一道非常狭窄的大门相通,进门左手就是女牢的平房。江竹筠、李青林、何雪松、左绍英等共产党员在这里度过了她们生命最后的时光;左绍英的女儿“监狱之花”在这里诞生。年的一场暴雨曾经冲毁了女牢和周边一些建筑;在清理废墟和重建时,人们在女牢地板下发现了两件铁质工具。经党史专家结合史料认定,这应该就是渣滓洞脱险人员提到的女牢难友们秘密制作的越狱工具,因越狱行动被迫提前开始,而未来得及使用。走过三角形的小广场,是男牢的二层楼房,小说《红岩》中的许多故事都发生在这里。站在平8室门前的平台上俯望小广场,小说《红岩》中的一幕幕浮现在眼前,从水源斗争到龙光华被虐杀,从为龙光华开追悼会到欢庆年元旦,我们从这些革命者身上不仅看到了勇敢和坚强,更看到了他们对幸福和自由的渴望。
年11月27日,也就是重庆解放的前三天,丧失人性的国民党特务将渣滓洞剩余的多名囚犯全部集中到平1到平8的8间囚室里,开始疯狂屠杀。在突然和狱外失去联系,难以得到华蓥山游击队策应的情况下,狱中党组织在危急中决定提前越狱。当罪恶的子弹射进牢门时,左绍英怀抱着“监狱之花”勇敢地堵在了牢门上,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敌人射来的子弹,为其他难友赢得了生的希望。奋力冲出牢门的30多位难友合力推倒了牢房后的围墙,最终有15人成功脱险。渣滓洞的越狱行动将白公馆的大部分看守力量吸引到了渣滓洞,看守杨钦典在最后一刻良心发现,为白公馆最后剩下的19名囚犯打开了牢门。在“11·27”大屠杀之夜和之前的一段时间里,被囚禁在渣滓洞和白公馆两处监狱的共产党员和爱国志士共有人惨遭杀害,生还者只有35人。一时间,整个歌乐山,凄风惨惨,苦雨潸潸。
有当地人说,从年起,此后每年的11月27日重庆都会下雨,“11·27”大屠杀成为重庆人心中永远的痛。
怀着沉重的心情离开歌乐山,来到下一个景点磁器口古镇。磁器口古镇位于嘉陵江畔,其最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代,时称“白岩场”,是嘉陵江边重要的水陆码头。相传,被朱棣夺去帝位的建文帝朱允炆曾经隐居于镇中的宝轮寺中,宝轮寺故又称“龙隐寺”,白岩场也始称“龙隐镇”。至清代,瓷器烧制开始成为龙隐镇的主要产业,磁器口之名逐渐代替了白岩场。
导游把中午这段时间安排到磁器口古镇让大家自由活动,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随意品尝古镇的美食,既可以填饱自己的肚子,又可以加深对重庆的印象,因为有研究证明,人对味道的记忆往往是刻骨铭心的。尽管是烈日炎炎的盛夏,又时值中午,但古镇里依然是人头攒动、摩肩接踵,狭窄的石板小街上挤满了来来往往的游客,各种店铺的生意都是异常火热。奇怪的是,每次来到这样的古镇,我的兴奋都会由高涨而突然衰减,直至感到索然无味。究其原因,可能和如今的古镇基本上都是千篇一律有关,过度的商业开发让本应各具特色的古镇最终出现了同质化的样貌。
接下来的景点“李子坝轻轨穿楼”是重庆近年来非常火爆的一个网红打卡景点,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一个“奇”字上。最初我以为这是轻轨线因无法绕开一座已经建好的楼房而采取的无奈之举,而事实上,这条轻轨线和这座楼房是同步设计的。如此的设计,在其它城市肯定被指责为哗众取宠、标新立异,但在重庆这座山城,这却是非常人性化的设计,因为它可以让居住在半山坡上的居民在半空中就进入轻轨站。这个景点虽然红,却因附近没有停车场而使慕名而来的旅游大巴和私家车不得不来去匆匆,只能停留几分钟的游客想碰上轻轨正在穿楼真需要一点运气。
重庆人民大礼堂是重庆的标志性建筑,说其是重庆的象征一点都不为过。大礼堂背东朝西,坐落在马鞍山西麓,是一座包含有诸多中国传统建筑元素且又采用现代建筑结构的优美建筑,堪称古典与现代因素相结合的典范之作。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能有如此高水平的建筑问世,实在令人惊叹。大礼堂的设计者张家德是四川威远人,年毕业于南京国立中央大学建筑工程系,为民国年间小有名气的建筑师。在年英国建筑学会和伦敦大学编写的权威典籍《建筑史》中,共收录新中国著名建筑43项,重庆人民大礼堂排名第二,位列北京友谊宾馆之后。
在大礼堂的对面,是长江三峡博物馆(重庆博物馆)。因为导游安排的时间只有40分钟,故只能重点看看其中的《壮丽三峡》展。《壮丽三峡》展共分造化三峡、山水之间、三峡风流和永远的三峡等四个单元,系统介绍了长江三峡的自然和人文、前世和今生。博物馆是需要细细品味的,走马观花似的游览只能了解个大概。
重庆长江索道建于年,是当时重庆长江南北两岸重要的客运交通工具。随着重庆多座长江大桥的建成通车,两岸的人员交通不在依赖于这条索道,这条索道的客运功能逐渐弱化,转而成为一个可以从空中看长江的旅游项目,票价也从当初的几毛钱变成现在的单程20元,往返30元。
我们到达江北索道站时,进站口已经排起了足有几百人的长队。好在天空上突然出现了一片乌云,遮住了毒辣辣的阳光,让耐心等待的人们不至于遭到太多的暴晒。索道采取的是两个车厢来回往返而不是多个车厢循环往返的方式,效率比较低。足足等了有一个多小时,我们才登上了索道。虽然索道的视角要比大桥要高一些,但和站在大桥上看长江终究没有本质的差异,更谈不上有惊诧的感觉。走出索道南站,发现等候去江北的人更多,队伍已经排到了马路上。有意思的是,重庆有关方面已经将长江索道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估计是要永远保留下去了。
重庆杜莎夫人蜡像馆在法国水师兵营旧址附近,是我国西南地区首个、全国第五个杜莎夫人蜡像馆。年4月8日,重庆籍著名演员刘晓庆为其蜡像揭幕,这是重庆杜莎夫人蜡像馆入驻的第一尊蜡像。蜡像馆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其有非常好的参与度,游客可以与自己心仪的名人零距离接触,合影拍照,甚至亲昵促狭,而不用担心遭到名人的拒绝。一些场景还提供了衣帽、手套、假发、球拍等道具,让游客在装扮后与名人的合影更为有趣。
接下来的行程是到重庆环球金融中心会仙楼观景台上饱览重庆风光。会仙楼观景台在米高的重庆环球金融中心的73和74层,有“西部之巅”之称。坐直梯上楼同样需要排队,工作人员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挣钱的好机会,特意安排有和重庆环球金融中心合影的项目,当然是合成的。从观景台上可以环瞰整个重庆,从朝天门、两江汇合处,到逶迤而来的长江和嘉陵江,以及高楼林立的主城区。随着暮色的降临,万家灯火逐渐点亮,主要建筑上的装饰灯光也开始纷纷登场。因要赶去参加夜游两江,最终没能等到华灯尽上、灯火璀璨的时刻,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匆匆赶到位于青年路北口附近的两江夜游码头摆渡车候车点,发现那里也排起了长队。20分钟后,终于挤上了开往朝天门码头的摆渡车。朝天门共有9个码头,按顺时针方向沿渝中半岛最顶端排列,其中的5码头在半岛的最顶端,而那就是我们上船的地方。摆渡车落客的地点距离5码头大约有多米,是缓缓的上坡。这点距离和坡度在平时根本不算什么,但对于已经走了差不多一天、抬腿已经费劲的我们来说,实在是一种不大不小的挑战。况且我们还必须在9点以前赶到,赶上最近的一班游船,而此时已经是8点50多了。我们三口人连跑带颠、跌跌撞撞、气喘吁吁,只觉得这多米好像有0多米那么长。我们赶到的时候,趸船上人已经接近尾声,我们身后不远的一些人被拦住——他们需要等下一班了。小说《红岩》中,江姐前往华蓥山时也是在朝天门码头上的船,那应该是我有关朝天门的第一个记忆。
重庆两江交汇的特殊地理位置和多年来在城市亮化方面的大投入,让重庆的夜景享誉海内外,而乘船夜游两江是观赏重庆夜色的最好选择。游船从朝天门码头出发,先向西进入嘉陵江,至黄花园大桥调头,至两江交汇处,再向南进入长江,至喜来登酒店附近后返回朝天门码头,全程约20公里,游览时间约60分钟。从嘉陵江江面上看洪崖洞,一片浓艳的金黄在背后线条冷峻的摩天大厦的映衬下,显得分外俏丽,似乎每个灯光闪烁的窗户里都散发出诱人的麻辣香味。乘船游览重庆夜景确实是不错的选择,可以让你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将重庆的美丽夜色一览无余,但运动中的船和较暗光线对拍照的限制,却让喜欢拍照的人们无可奈何,只能靠拍些视频来弥补。
再次拖着疲乏至极的脚步走过那多米,本以为立刻就可以坐到摆渡车或出租车、公交车上,却发现码头出口处人流拥挤,根本找不到想要坐的车。顺长江滨江路走了有好几百米,正愁无车可坐的档口,眼尖的妻子发现,路边正停着一辆我们来时乘坐过的那种摆渡车。司机对上车人全免验票之类的手续,只管上车就是。摆渡车把我们送到解放碑附近,接下来找回宾馆的车又费了些周折,出租车一车难求,黑出租要价离谱,最后只好打了一辆不太正规的低速电动车。
这一天的“一日游”可以说是超负荷的,用疲于奔命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
第三天也是自由行,计划去看看“红岩革命纪念馆”、红岩村13号、曾家岩50号“周公馆”和鹅岭公园。
“红岩革命纪念馆”位于嘉陵江畔的红岩村,是为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南方局暨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所建立的纪念馆。该馆年即开始筹建,现在的陈列馆馆房兴建于年,馆名依然采用的是时任国家副主席董必武在年的楷体题字。不巧的是,陈列馆因调整展品,正处于闭馆状态;好在后面的“中共中央南方局暨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旧址”正常开放,可以看到一些真东西,也算不虚此行。
沿林间的石板路徐行不远,路中间现出一座砖石结构的简易小牌坊,坊额书“大有农场”四字,落款是董必武。原来,这一片山林土地在中共中央南方局暨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到来之前,叫“大有农场”,其主人是著名女实业家饶国模。饶国模,四川大足(今属重庆)人,出生于书香门第,是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饶国梁的胞妹;婚后创办三友实业社,成为女实业家。年,饶国模将“大有农场”出让给中共中央南方局暨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作为办公地点,并为中共在渝的活动提供了诸多帮助。
继续前行,是一个岔路口,一株巨大的黄葛树,也就是佛经里所说的菩提树伫立在路旁。这株黄葛树据说为饶国模亲植,已有近百年的树龄。在黄葛树所处的岔路口,右边一条路直通中共中央南方局暨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的办公楼,左边一条路则指向“国民参政会”。饶国模为不使来探访或投奔共产党的人在这个岔路口走错,特意在路口安排了一个烟摊为来访人指路。当时曾有这样的顺口溜流传“走红岩,投八路,出门先看黄葛树。”因这株黄葛树具有特殊的路标作用,且象征着走向光明或黑暗,故其又被称为“阴阳树”。
从“阴阳树”右行不远,有一座人字顶砖砌二层小楼。这座小楼建于上个世纪30年代,曾经是饶国模的住宅;年春,先期入住红岩村的中共中央南方局领导秦邦宪、何凯丰曾经在这里办公;中共中央南方局暨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整体迁入红岩村后,该楼被用作与川东地下党的联络点。年6月,饶国模将“大有农场”连同此楼一起无偿捐献给了国家。现在楼内布置有“红岩女杰饶国模”展览,系统介绍了饶国模这位女中豪杰、中国共产党的好朋友的传奇经历。陈列中有一首七绝非常引人注目:“八载成功大后方,红岩托足少栖惶。居停雅有园林兴,款客栽花种竹忙。”这是年5月中共中央南方局暨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迁往南京时,董必武题赠给饶国模的一首诗,字里行间表露出共产党人对饶国模这位志同道合的挚友的深深谢意。
小楼后面是林木环抱的一个小空场,石桌、石凳散落其间。据介绍,当年每逢春暖花开或秋高气爽的季节,好客的饶国模都会邀请她的共产党朋友在这里品茗观花、把酒赏月、吟诗作赋,共同畅想国家美好的未来。也就是在这一次次的“吟风弄月”中,饶国模对共产党的了解逐步加深,期间曾吟出“他年凯旋高歌时,红岩即是众人家。”和“不弃樗材附骥尾,牺牲一切哪顾家。”等豪迈诗句,表达出对共产党人的仰慕之情,并最终坚定地认为中国的希望一定在共产党身上。
中共中央南方局暨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的灰色办公楼坐落在一处山坡上,外观为两层,实际为三层。公开机关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在底层办公,二楼为中共中央南方局的办公室,秘密电台架设在三楼。周恩来、董必武、林伯渠、叶剑英、吴玉章、王若飞、秦邦宪、孔原等人使用过的办公室兼卧室都按历史原貌进行了复原陈列。毛泽东年8月至10月间来重庆与国民党谈判期间办公和居住的房间,在二楼的东北角。在这里,毛泽东和周恩来等领导同志谋划与国民党谈判的策略、方针,指挥著名的上党战役,重书充满革命豪情的《沁园春·雪》。从将毛泽东安排到全楼最为僻静和隐秘的房间这个细节中,我们可以深深体会到周恩来对领袖毛泽东的无限忠诚和热爱。这栋楼里还有一个情况比较有意思,那就是它的楼梯是设在某个房间里,而不是专门的楼梯间。此种设计强化了楼层之间的分隔,易于安保控制和防范。
饶国模的墓园掩映在绿树丛中,朴素,庄重。饶国模年病世于北京,年迁葬于红岩村。按照饶国模自己的说法,她曾在年初经川东地下党负责同志的介绍加入过共产党,但由于介绍她入党的同志相继牺牲,她的入党问题始终没能得到确认。考虑到她在党外可能更有利于工作,党中央始终未接受她重新加入党组织。但对于饶国模这样一个由民族主义者、爱国主义者升华为共产主义者的人来说,被共产党人称呼为“同志”是她的最大愿望。如今,在她的墓碑上,端端正正地镌刻着“饶国模同志之墓”的字样。这,足以使把三个儿女都培养成共产党员的饶国模的在天之灵得到告慰。
红岩村就像一团火,在照亮了自己的同时,也温暖、感染、改变了走近它的人。
曾家岩50号,没有红岩村好找;从公交车上下来,又走了好长一段石阶路。曾家岩50号是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城内的另一处办公场所,因系周恩来以个人名义租赁的房屋,时称“周公馆”。相较于红岩村,这里的环境更为复杂——左侧有一个警察派出所,右侧则紧邻军统头子戴笠的公馆。在这栋两楼一底的小楼里,一度还有国民党特务参租进来,生死对手之间常常就是只隔一堵墙。周恩来当年选中这个虎狼环伺、危机四伏的地方,可谓是用心良苦,凸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大智慧。
在重庆城区内最后要去的景点是鹅岭公园。公交车途径佛图关公园的时候,我几次想下车去寻访一下刘禹锡写《夜雨寄北》的地方,但看到妻女已经很疲惫,只好作罢。鹅岭公园的前身为“宜园”,后称“礼园”,始建于清宣统元年(年),是晚清重庆富商李湛阳耗费10万两白银为其父亲李耀庭修建的私人花园,年命名为“鹅岭公园”。我之所以要专门来看看鹅岭公园,一是因为它是重庆现存最早的私家园林;二是因为它的“瞰胜楼”。
刚刚走进鹅岭公园,天空就开下雨,燥热的空气立刻变得凉爽起来。公园里人不多,除了纳凉休闲的当地人,只有一些学生模样的年轻人。公园的面积比较大,东游西逛,最后只看到了莲池、绳桥、榕湖、瞰胜楼等几个景点。瞰胜楼是整个鹅岭公园唯一收费的地方,登临楼顶需要付费5元钱。瞰胜楼又名“两江亭”,为七层塔式建筑,位于鹅岭公园的东北端,楼高41.44米。在重庆诸多摩天大厦未建成以前,瞰胜楼是重庆的最高点,是俯瞰重庆的佳绝之处。我登上瞰胜楼的时候,雨虽然停了,但乌云依然笼罩着重庆城区,让眼中的景色显得比较灰暗。远处的天际上不时划过道道闪电,隐约还可以听到阵阵雷声。
迅速袭来的大雨把我们提前赶出了鹅岭公园,看看天还尚早,决定去品尝一下几天来几次经过的那家“洞庭火锅”。因为还不到饭点,这家火锅店门前只有几个候餐的人,而之前几天每到饭点时,排队候餐的人能达到几十人。这家网红火锅店开在一个废弃的防空洞内,与“中共代表团驻地旧址”紧挨着。我很少吃火锅,特别是重庆这种超辣的火锅,但来一回重庆,不尝试一下它的特色好像还有点不甘心。第一口东西进嘴,就把我辣得差点没呛着,那一股辣气几乎让我涕泗横流。与我们三口人在这边的大呼小叫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周边的食客们都吃得很淡定,就像东北人吃猪肉炖粉条子。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4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