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脚下,春色满园。位于北京海淀区香山路两侧的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和北京市植物园,一路之隔,遥相呼应。4月18日,我国首个国家植物园在这里揭牌,从此,它们有了新的名称和身份,分别成为国家植物园的南园和北园。
这不是简单的更名。这是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的新开端,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走向更高水平的新起点。
国家植物园代表植物迁地保护的最高水平
4月的国家植物园是一片花的海洋,海棠、樱花、桃花、郁金香等竞相开放。再往深处走,牡丹园、本草园、裸子植物区、水生与藤本植物区……植物之多、之奇、之美,令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国家植物园收集的各类植物已有1.5万余种。
走进位于国家植物园南园的标本馆,仿佛穿梭在植物时光隧道里。一份采自湖南衡山的粗齿冷水花标本,虽历经百年,保存状态仍然完好,这是该馆收藏的中国人最早采集的标本,采集日期为年9月15日。
这份历经一个多世纪的标本是标本馆收藏的万份标本之一。作为亚洲最大的植物标本馆,这里收藏着苔藓、蕨类、裸子植物、被子植物标本以及种子标本、化石植物标本等。这些标本记录着植物的进化与变迁,也珍藏了几代植物学家的心血与成果,是一部立体的“植物百科全书”。
在国家植物园,每天都在演绎着采集、分类、命名、鉴定、归档、引种、繁育的中国植物保护故事。
野生植物是自然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其携带的遗传资源是关系到国家生态安全和生物安全的核心战略资源。因此,保护野生植物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举措。
保护野生植物的主要方式是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副司长周志华介绍,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就地保护的主要形式,建设以国家植物园为引领的植物园体系是迁地保护的主要形式,二者缺一不可、有机互补,形成我国较为完整的植物多样性保护体系,更高水平保护植物基因、种质资源和物种多样性。
在国家植物园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所长汪小全看来,国家植物园代表一个国家植物多样性研究、保护和利用的最高水平,也是一个国家经济、科技、文化、生态、社会可持续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展览温室(南园)
迁地保护是国家植物园的核心功能
在国家植物园北园的温室里,数百株大花杓兰幼苗正在旺盛地生长。
20多年前,大花杓兰数量已十分稀少。北京植物园的张毓博士跑遍了北京的西山和北山,采集大花杓兰野生种并进行迁地保护与保育研究。如今,大花杓兰的种群已得到恢复,重新绽放在北京的高山上。
从20世纪末至今,北京植物园先后收集保存了余种来自世界各地的兰科活植物,—年两年间近地回归余株温带高山兰花幼苗。
“国家植物园的一个主要任务是植物的迁地保护。”国家植物园、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叶建飞介绍,迁地保护不是简单地把植物挖过来栽在植物园里,而是要建立种质资源库保存植物的种子、组织、器官,并深入研究植物的形态学特征、系统和进化关系、生物学规律等,推动植物种群的保护和恢复。中国是世界上植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约有高等植物3.7万种。全国现有植物园约家,迁地保护植物2.3万余种。长期以来,植物园为植物迁地保护作出了突出贡献。
“但分散在各地的植物园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区域布局不均衡,制约了迁地保护功能的发挥。”周志华认为,我国迫切需要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国家植物园,形成较为完整的野生植物迁地保护网络。
汪小全介绍,此次在北京设立的国家植物园现有迁地保护水杉、珙桐等珍稀濒危植物近千种。未来,将重点收集三北地区乡土植物、北温带代表性植物、全球不同地理分区的代表性植物及珍稀濒危植物,并收藏五大洲代表性植物标本,规划收集活植物3万种以上,继续强化濒危珍稀植物的迁地保护。
植物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植物园是植物科研中心和科教中心
拍照、上传、识别,一款名为“花伴侣”的植物识别软件深受植物爱好者的喜爱,目前已拥有多万用户。
“花伴侣”是中科院植物所面向公众推出的科普产品。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每一个用户在拍照上传的同时也为数据库提供了新的图像数据,“这是用户与系统的互动,也是人与植物的另一种交流。”
“花伴侣”专业版能识别中国野生及栽培植物近1.5万种,涵盖了中国野生和栽培的常见花草树木。这背后的支撑是一个庞大的植物数据库。
位于国家植物园南园的中科院植物科学数据中心就是这个数据库的基地。这里拥有世界上唯一每年更新的国家植物名录,包含海量数据的植物图像库和植物DNA条形码数据库,国内领先的植物数据系统为国家植物园的科学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持。
“国家植物园的本质是国家植物科学的研究中心。脱离了科学研究,国家植物园就与普通公园没有区别了。”汪小全说,丰富的物种收集是国家植物园的根本特色,雄厚的科研实力是国家植物园的坚强支撑。
国家植物园将陆续完成植物科学研究中心、迁地保护研究中心、种质资源保藏中心、标本馆二期、五洲温室群等项目,建设28个特色专类园。面向植物科学前沿以及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生物资源安全等重大需求,强化植物科学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成为植物科学与生物多样性的原始创新策源地。
国家植物园还将与上百个国家的植物园和专业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搭建国际综合交流分享合作平台。
国家植物园揭牌当日,位于国家植物园北园的科普馆正式开放。一层大厅正在举办“植物改变人类生活”主题展览,通过食用植物、饮料植物、纤维织物等标本及图片,展现植物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临展区的“中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科普展”,向公众展示了37种很少见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此外,科普馆还设有植物画展区、儿童手工教室等。
在国家植物园,包括科普馆等大部分区域都向公众开放,只需10元购买门票即可通览南园与北园,充分体验国家植物园的自然之美、科学之美。
汪小全说,国家植物园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展示平台,也是国家植物科学传播中心,充分体现国家植物园的国家代表性和社会公益性。
国家植物园的正式揭牌设立圆了我国几代植物学家和园林工作者的梦想,但中国植物保护之路仍然任重道远。
周志华认为,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是一个需要久久为功、代代传承的长期事业。国家林草局正在组织国家植物园体系规划的编制工作,将本着统筹谋划、科学布局、保护优先、分步实施的总思路,按照成熟一个设立一个的原则,稳步推进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推动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迈向更高水平。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如有宝贵的意见,欢迎投稿并联系我们!
邮箱:jzgxlyj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