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菩萨顶
物华天宝人间福地
普陀山秀丽的自然景观与悠久深厚的佛教文化水乳相融,交相辉映,形成了优美独特的“海天佛国”奇观,且其景色随四季更替及晨昏阴晴而变化,韵味无穷。
春回大地之时,和煦的春风催开了漫山遍野五颜六色的鲜花。满林的杜鹃花、桃花、李花与新绽嫩叶的草木,轻红浅绿,相错如绣。盛产“云雾佛茶”的茶山上,山茶花树丹葩被谷,灿若珊瑚。茶山多雾,如丝如缕的白色云雾常在茶树花丛中悠然自得地轻轻飘动,美不胜收。夏日海印池中,荷叶田田,莲花盛开,千茎万葩,香溢岩谷。衬映着古树、梵宇、拱桥,宝塔,构成一幅十分美妙的图画。月光皎洁的夜晚,其景致更为迷人,清风过处,荷叶掀起一层层墨绿的涟漪,花影婆娑,摇曳生姿,荷香袭人。普陀山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物产丰富,岛上植物种类繁多。有水杉、竹柏、紫竹、古银杏、千年巨樟、普陀鹅耳枥、普陀水仙,舟山新木姜子等许多珍贵的树木花卉。一年四季草木葱茏,鲜花盛开,有“海岛植物园”之美称。
海天佛国的朝山香道,很多都是隔几步便刻有千姿百态、风韵独具的各种莲花和莲叶图案。漫步香道,仿佛进入一条石刻莲花艺术长廊,使人油然而生庄严纯净之感。山中常常幽径萦回,奇岩壁立,林木茂密,古藤翠萝,郁葱蔓绕,山花烂漫,松涛迭响,山鸟和鸣。青玉涧、雪浪涧、澄灵涧等溪流,环绕若带,碧石莹灿,掩映清流,水石相击,漱珠喷玉。菩萨泉、菩提泉、八功德泉、涤心泉、真歇泉、三昧泉、龙潭、龟潭、仙人井、梅福井、葛洪井等泉井,大多澄泓深澈,水清味甘,长年不竭。传说为观音菩萨灵现处的潮音洞和梵音洞,陡岩峭壁,怪石层叠,洞内两崖相峙如门,雾霭茫茫,幽泉滴沥,朝晖夕阴,深邃莫测。洞通大海,日夜海浪击拍,潮水奔涌,涛声轰鸣,声如惊雷。夏秋之季,赤足步行在金沙绵亘、宽坦柔软的千步沙和百步沙上,吹着凉爽湿润的海风,看海鸟翱翔,海浪嬉沙,潮水来若飞瀑,退如曳练,其趣无穷。
登上风光秀绝的佛顶山巅,“海天佛国”尽收眼底。这是一个近乎透明的宁静的绿色世界。尽情呼吸满山满谷的清凉气息,通身都象洗涤过一般的明净。岛上峰石竞秀,林木苍翠,寺塔精舍,错落其间。远眺则海天寥廓,碧波万顷,群岛抹黛,有“海上大卧佛”美称的洛迦山安祥地躺在莲花洋上。旭日东升时,赤若丹砂的朝阳从海中冉冉升起,霞光万道,灿烂天际,浩瀚的海面上空水弄影,金波闪烁,景色奇丽。海天佛国静穆地沐浴在金色的霞光之中,更显得祥瑞、安祥和美妙。
清凉圣地风光独秀
如唐释慧祥著《古清凉传》序云:“夫紫府名山,七佛师栖真之处;清凉圣境,万菩萨晦迹之方。亘于古今,备于图籍。芬馥之异华灵草,莹洁之幽石寒泉。瑞气吐于林中,祥云横于岭上。苍岩入夜,炯炯而灯烛常明;碧洞侵晨,殷殷而鼓钟恒响。老人萧散于溪谷,童子游戏于烟霞。灿灿之楼阁庄严,巍巍之殿堂崇丽。或则高僧远访,或则贵族亲临。观化仪结得道之缘,瞻相好发至诚之愿。修殊因于此日,证妙果于他生。”明释镇澄《清凉山志》序云:五台山“涵容万化,潜育百灵。岩花涧草,全彰本智之光;静谷幽林,深隐真人之宅。时乎珠林焕现,仙域洞开。灵霞生宿客之衣,圆光射游人之影。触目通玄,非人间矣。是以游观之士,四海云驰;栖寂之流,千岩星布。明王圣主,代为兴福之场;列宰名臣,屡有思真之咏。昏昏业识,望影尘消;汩汩烦心,观光慧朗。”清康熙皇帝还曾说,五台山:“东有离岳火珠,西有丽农瑶室,南有洞光珠树,北有玉涧琼枝,中峰则有自明之金、环光之璧”,是一个清静幽雅、仙人所居、风景优美的灵山圣地。
五台山五峰耸峙,上矗霄汉,苍然深秀,气象万千。其中的东台,其顶如鳌背,亦名望海峰。如明释镇澄《清凉山志》云:“若夫蒸云寝壑,爽气澄秋,东望明霞,若陂若镜,即大海也,亦见沧瀛诸州,因以为名。”东台顶上可以观看到云海日出的壮丽景色。五台山有一种神奇的自然景象,称为“佛光”,或称“灵光”、“圆光”,这在东台望海峰出现较多,成为东台的又一奇观。《清凉山志》载:“若夫精心瞻仰,刻意冥求,圣境灵区,有时而现。或神灯触目,或佛光摄身,或金阁浮空,或竹林现影。”“实百灵之冲府,乃万圣之玄都。”“徵其源也,乃曼殊大愿之所持,如幻三昧之所现。”东台畔,有那罗延窟,其内风气凛然,盛夏有冰,吐纳云霞,或灯光时出。《华严经》云:“是菩萨住处,亦是神龙所居。”
南台顶若覆盂,亦名锦绣峰,仙花山。其山峰耸峭,烟光凝翠,细草杂花,千峦弥布,犹铺锦然,故以为名。夏秋之际,柔嫩晶莹的佛钵花,五颜六色的虞美人花,素白清雅、花香浓郁的苓苓香花,金色的蒲公英花,红艳艳的山丹花,黄灿灿的金莲花,浅蓝色的星星花,绛紫色的灯笼花,白色的茴香花,淡黄色的台参花……五彩缤纷的烂漫山花,使南台犹如盖上了一块巨大的花毯,成为人间少有的锦绣美景。南台药草遍地,有长松、菩萨草、黄芪、台参等共一百多种。清风吹拂,花香、药香阵阵,令人心旷神怡。南台有龙宫圣堆、圣僧岩、法华洞、七佛洞、千佛洞等名胜古迹。
西台,顶平广,亦名挂月峰,月坠峰巅,俨若悬镜,因以为名。其上有泉,群山拱合,岩谷幽潜。夜静山空时,云带绕山,千峦朦胧,一峰矗立,月挂其上,皎若悬镜。西台挂月与东台日出相映生辉,成为五台山的两大胜景。西台有魏文人马迹,八功德水,二圣对谈石,文殊洗钵池,狮子踪,牛心石,龙窟,秘魔岩,龙洞,香山等胜迹。
北台为五台诸峰中的最高峰,也是华北地区最高点,被称为华北屋脊。其顶平广,亦名叶斗峰,其下仰视,巅摩斗杓,故以为名。《清凉山志》载:“风云雷雨,出自半麓。有时下方骤雨,其上曝晴。四方云气,每归朝而宿泊焉,盖龙帝之宫也。时或猛风怒雷,令人悚怖。尝有大风,吹人坠涧,若槁叶耳。东望海气,北眺沙漠,令人悲凄。登临者俯仰大观,益觉此生微茫虚幻。”北台有黑龙池,说法台,隐峰塔,生陷狱,罗汉台,金刚窟,白水池,龙门,九女泉,憨山等古迹。其中的金刚窟,在楼观左崖畔,乃万圣秘宅。《祗桓图》云:“三世诸佛,供养之器,俱藏于此。迦叶佛时,楞伽鬼王所造神乐及金纸银书,毗奈耶藏,银纸金书,修多罗藏,佛灭度后并收于此。昔佛陀波利,入此不出。”
中台,亦名翠岩峰,其巅峦雄旷,翠霭浮空,故以为名。东台、南台、西台、北台以中台翠岩峰为核心,环绕而坐,顶天立地,气势磅礴,又各得其位,互相映衬,浑然一体。中台顶有许多大大小小的石头,被称为龙翻石。相传这些石头是文殊菩萨从东海龙王那里取来歇龙石,龙王的儿子来五台山寻找时在中台顶乱翻乱挖以后形成的。由于年代久远,台顶四季多雨多雾多雪多霜,龙翻石露天的石面经常是湿润的,许多巨石表面生满苔藓,盛夏雨过天晴时,登上中台顶,满目碧翠欲滴。中台顶上有一座创建于隋代的演教寺,殿前有一座石砌舍利宝塔,相传唐代兰谷法师向梵僧请来若干粒舍利,建铁塔放置,后又建石塔将铁塔包衔。舍利塔附近还有一座宝光塔。中台有灵鹫峰、甘露泉、大宝塔、佛足碑、般若泉、梵仙山、令公塔、竹林舍利塔、清凉石、清凉泉、罗汉洞、万年冰、寒山石、玉花池、祈光塔等名胜古迹。
钟灵毓秀冠甲天下
“西南佛国”峨眉山灵秀的自然风光,与其悠久深厚的佛教文化相映生辉,千百年来,常常令香客游人们兴趣盎然,流连忘返。公元4世纪末,从中印度来华入蜀的高僧宝掌,盛赞峨眉山为“高出五岳,秀甲九洲,震旦第一山也。”
峨眉山峰岩峭拔,巍峨耸秀,茂林修竹点缀其中。青峰叠翠,绵延起伏,横亘天际,气势雄伟。山中多有天然形成的石洞,如九老洞,十字洞,千人洞,三仙洞,伏羲洞,女娲洞,药王洞等,且往往洞中有洞,洞下有洞,纵横交错,并且这些洞大多都有着古老优美的神话传说。其中九老洞的洞壁和洞顶,有着许多天造地化的岩溶造型,绚丽多姿。洞内的石钟乳,或如万剑悬垂,雨后春笋;或如琪花蕙草,异兽珍禽……俨然一座古朴典雅别致的艺术宫殿。山中多有悬泉飞瀑,溪水清流,山中的两条主要溪流黑龙江和白龙江的湍急水流,在清音阁处汇合,水瀑飞流急下直冲一状如牛心的黑色巨石。惊涛拍石,激起飞花碎玉,洒珠喷雪,水面上似雾非雾的水珠,飞腾于空中,跃落在水里,阳光映射下的双飞桥,在濛濛水雾中恰似两道五色缤纷的彩虹,有诗联云:“双飞两虹影,万古一牛心。”
峨眉山中古木葱茏,桢楠蔽日,苍松挺拔,翠竹掩映,芳草如茵。春天来临之时,峨眉山中万花齐放,争奇斗艳,而有“花中西施”美誉的杜鹃花(亦称为桫椤花),在桫椤坪和雷洞坪一带尤为繁花似锦,它们或联结相依成富丽堂皇的花海,或独枝挺秀,亭亭玉立,或在危岩上如悬垂的花篮,而清香远溢,或盘根错节,秀茂苍古,花朵美丽绝伦……千姿百态的杜鹃花,令古今的文人雅士们为之倾倒陶醉,有诗云:“桫椤原是佛前花,开遍峨山烂若霞。不信佛身常住世?开花如见佛无差。”初夏时期,在九老洞,仙峰寺,遇仙寺,洗象池一带,可看到许多有“中国鸽子树”美称的珙桐花开。株株挺秀的桐树上,珙桐花宛如万千只洁白的和平鸽栖息于万绿丛中,山风吹拂,万花齐动,犹如对对白鸽展翅欲飞出林涛绿海。
峨眉山中多云雾,行人在山中,常可看到轻柔如纱的烟云从山洞、林海、涧谷中袅袅升起,或从蔚蓝的天空中缓缓飘过。有时如丝如缕的云雾从峰岭峡谷中轻轻飘来,缠绕着行人和绿树,时而飞舞轻游,时而象雾海一样笼罩住了道路和周围的景物,时而又悄无声息地渐渐消散不见,往往令游人如入缥渺仙境。而清幽静雅的洪椿坪,雨后初霁的早晨则另有一番韵致。此时,山林中,石坪上,庭院里,落起似雨非雨,如雾非雾的“晓雨”,楼阁、殿宇、花木、山石、游人、影壁和壁上的“洪椿晓雨”四个大字,一切都似飘忽在空空濛濛的境界中。游人或倚立庭院,或漫步寺外,能深刻体悟到唐代大诗人王维的诗《山中》“山行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的意境。
峨眉山月,自古留名。历代文人雅士不乏吟咏峨眉月的诗句,如诗仙李白的《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在异乡还吟诵着“我在巴东三峡时,西看明月忆峨眉。月出峨眉照沧海,与人万里长相随。”并且还希望“一振高名满帝都,归时还弄峨眉月。”(《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南宋诗人陆游诗“依依向我不忍别,谁似峨眉半轮月”等等。观月的最佳地点是在洗象池,仙峰寺,万年寺,萝峰顶,报国寺等地,赏月的最佳时令是在秋天。皓月高悬时,满天清晖,千山月色,柔和似水,峨眉山的峰峦、树林、寺庙、溪流,藤萝,山花,石径,都沉浸在清凉皎洁的月光中。
严冬之时,纯净晶莹的白雪则把峨眉山装点成了一个银雕玉琢的世界。漫山飞舞的雪花,使延绵起伏的峰峦变成了一朵朵巨大的雪莲,盛开在广阔无垠的天地之间。全山处处雪树冰花,琼枝玉叶,宛似银色世界,备极幽峭精绝之胜。
来峨眉朝礼游览的人,最希望能观赏到的奇观,是“金顶祥光”。“金顶祥光”包括四大奇观:日出、云海、佛光、圣灯,自古为世人所神往。黎明日出时,东方地平线上天开一线,飘起缕缕红霞。伴随着旭日东升,朝霞布满天际,万道金光射向大地,峨眉圣地静静地沐浴在太阳的光辉中。此时,可以隐约看到瓦屋山和银妆素裹的贡嘎大雪山,峨眉平原上青衣江、大渡河似两条白练环绕。晴空万里之时,白云从千山万壑冉冉升起,顷刻,苍苍茫茫的云海平平展展地铺在地平线上,光洁厚润,茫无涯际,如同“兜罗绵世界。”山风乍起时,云海翻腾疾驰,飘逸舒卷,气象雄伟,崇山峻岭如同时开时合的云海中的一座座岛屿,游人睹之常有飘飘欲仙之感。
据载,峨眉山佛光每月均有出现,夏天和初冬出现的次数较多,最多时全年可达次左右。看神奇的佛光,最佳的时间是下午2—5时,最佳的地点是在睹光台,摄身岩。佛家认为,佛光是普贤菩萨随顺众生机缘而随缘应化的一种方便显现,故又称光相。如民国许止净编的《峨眉山志》载:“佛光起时,寺僧鸣钟,朝山大众闻钟齐集,凭栏而望。放光时,每在卓午。先有兜罗绵云,布满岩壑,宛如玉地,名曰银色世界。云为水波,为伞盖,为楼台诸状。上得日色照之,遂现圆光,从小渐大,外晕或七重,或五重,五色绚缦,环中虚明如镜,观者各见自身现于镜中,举手动足,影亦如之。止见己身,不见傍人,以此为异。此名摄身光。光上有金桥如虹,凭空而现,若可往来。有时云气散尽,出一光,如大虹霓圆,似水晶映物,名曰清现。凡光相依云而出,其不依云,则谓之清现。最难得者,又有白色无红晕者,曰水光。如箕形者,曰辟支光。如镜钵形者,曰童子光。光皆一光,变化而异,名佛光。未发时,有鸟先飞过,作声曰:‘佛现了,佛现了’,已而佛光果出。……凡朝山者,心主诚敬,则一二日内,即遇光现,否则有候至旬日不现而归者。”
金顶无月的黑夜,摄身岩下夜色沉沉,有时会看到“圣灯”的奇观。佛家认为,这是峨眉佛山圣地的一种感应,是“万盏明灯朝普贤”。如民国许止净编《峨眉山志》载:“爰是暝钟初息,沙弥来报灯现。余急趋顶上,乍见一二荧荧处,犹然诸说横据胸中。未几,如千朵莲华,照耀岩前。有从林出者,有从云出者,有由远渐近,冉冉而至者,殆不可数计。始叹耳食之不如目睹也。”明朝尹伸《圣灯》诗亦云:“旷望不辞夜,灯从上界传。流光时渡壑,焰影欲连天。只讶繁星坠,还从法力圆。迷云开暗谷,处处见金仙。”这些神奇优美的景致,为“西南佛国”峨眉山增添了许多绚丽的光彩。
天地钟灵人间佛地
九华山多有奇峰。如十王峰,钵盂峰,天台峰,罗汉峰,莲台峰,弥勒峰,会仙峰,飞来峰,花台峰,宝塔峰,天门峰,石笋峰,绮霞峰,碧螺峰,天柱峰,列仙峰,梅花峰,翠屏峰,少微峰,翠微峰,五老峰,文殊峰,独秀峰,云门峰,莲花峰,插霄峰等等。它们或重峦叠嶂,石磴蹑空,峭拔奇绝,直指云天;或孤峰峭耸,如柱似笋,傍临渊壑,巍峨险峻;或小峰林立,怪石交错,凝烟积翠,时如菡萏初舒,或似枯株含萼。九华山中的山岭,大多峰峦如林,松竹茂盛,溪回路转,鸟语花香,秀色怡人。山峰中多有古洞,如堆云洞,观音洞,华严洞,金仙洞,太极洞,古佛洞,无底洞,文殊洞,葛仙洞,莲花洞,无极洞,道僧洞,神仙洞,鱼龙洞等等,且往往有许多与之有关的古老优美的传说故事。这些洞有些堆云如雪,迷锁绕护;有些宽广明亮,云气出入,冬暖夏凉;有些洞中有洞,纵横密布,幽深莫测;有些青藤乔木相援,幽篁蔽日,花木葳蕤;有些奇石纷呈,钟乳石形态殊异,且有碧水成溪,游人可在其中泛舟游弋,趣味无穷。
九华山中多有溪水清流,碧潭深涧,清泉飞瀑。其溪流曲折湍激,穿山越谷,如银龙游弋,溪畔林荫夹岸,野花丛生。泉瀑常绝壑千盘,水石相激,飞珠泻玉,洒落层崖,蔚为奇观。而山中的盆地,则古刹林立,香烟缭绕,经声佛号,晨钟暮鼓,不绝于耳。且有篁林竹海,绿波万顷,茶园青翠,清香飘逸,曲桥古树,池井泉流点缀其中。
春天时的九华山,锦嶂琼崖,百花争艳,从山脚到山顶,杜鹃、山桃、樱花、月季、茶花、野玫瑰、刺梨、百合、牡丹、芍药相继盛开,溢彩流光,绚丽迷人;林间幽谷的兰花,清香远溢,沁人心脾。又有芳草如茵,薄雾似纱,泉溪喧闹,百鸟争鸣,春意盎然。春天和冬天时,常可欣赏到九华山云海的奇景。此时九华山峰峦深壑、峡谷幽涧和山间盆地中的雾气抬升,漫结成大面积的云海。在小天台、大天台、莲花峰观之,只见云海雪浪翻涌,舒卷变幻多姿,九华诸峰如素海云涛中亭立的一朵朵青莲花。而严寒隆冬时节,大雪纷飞,漫山遍野,银装素裹,千松冠雪,万竹掩冰,峰头岩面,石洞树木上的各种冰晶,玲珑剔透,千姿百态,美不胜收。九华山每年都多次出现佛光,其现象与峨眉山佛光相似。但幸遇者极少。金地藏圆寂时,其肉身上空出现佛光,佛光下的山岭亦因此取名为佛光岭。宋代诗人吴潜在天台观佛光后欣然吟诗赞曰:“九十莲花一齐笑,天台人立宝光中”。年秋季,天台峰上空出现佛光,人们奔走相告,群起欢呼,都为能值遇九华山佛山圣地的这一奇迹而深感庆幸欣慰。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3399.html